來源:GeekWire
翻譯:張巨巖
作者介紹:Taylor Soper是GeekWire的記者,他的報告涵蓋了很多科技主體,這其中包括一些新興科技創業公司。他畢業於華盛頓大學,曾被專業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年度新人記者」榮譽稱號。
當我本月早期進行一次GeekWire報導旅行時,由於汙染,我感到喉嚨癢,有痰並且眼睛乾澀。但是當地人告訴我,前一周汙染更甚,所以我其實還是比較幸運的。然而到了今天,北京的空氣汙染程度令人髮指。本周內,政府致力於減少汙染物,學校取消課外活動,工廠減排。這是近兩年來北京汙染最嚴重的一次。有很多種技術能夠用於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有機會拜訪微軟亞洲研究院來觀摩微軟如何評定和預測整個中國的空氣品質。鄭宇是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在亞洲太平洋分區的主要研究機構,在這裡有250多個研究人員和開發商,還有成百上千的其他僱員。鄭宇於北京微軟研究院,正在解釋Urban Air中的技術。鄭宇和他的同事致力於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技術來解決城市問題。他們從事過的一個名為Urban Air的項目,這是一個交互式地圖,它能夠讓用戶看到中國72個城市的空氣品質。中國政府已經通過空氣品質監督站來通知其公民空氣的汙染程度,並且許多發展商已經開發了使用這些數據的手機app。然而,鄭宇解釋說,這些監督站很昂貴並且不能評定中國每個城市每個區域的確切空氣品質,考慮到空氣品質數據在兩個相鄰地點可能有很大不同,這可能會是一個問題。為了得到更精確的測量數據,北京微軟研究院通過城市現有監督站的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來推測當前實時的、精細的空氣品質信息,同時也考慮了其他因素如溫度、溼度、風速、天氣、運輸流量、人群移動、路網結構等等。「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模型評定一個區域的空氣品質,即使在這個區域中沒有監督站,」鄭宇說。Urban Air中的數據展示了過去兩個月的空氣品質。鄭宇補充道,人們利用這些信息來做出一些決定,如什麼時候跑步或者什麼時候關上窗戶。Urban Air手機app在中國每天使用300萬次,鄭宇說。微軟進一步開發了一種方法來幫助消費者和政府機構預測未來48小時的空氣品質。這種技術——它能夠快速處理來自監督站的數據、氣象數據和一系列預測性算法所得的數據——被中國環境保護部採用,並用於預測中國4個主要城市未來48小時內的空氣品質。鄭宇說,像Urban Air這樣額技術能夠幫助政府理清應該何時、何地投入資金來減少交通擁堵或者在控制汙染時對工廠進行減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