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是不少消費者都愛吃的零食
不過,如果遇到市面上出售的低價堅果
請留心,說不定它出自地下作坊
姚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事
還牽出了涉案價值1000餘萬元的大案!
低價購買的品牌堅果口感不對
去年年底,家住浙江海鹽的姚先生,在網上以126元的價格購買了2盒國內網紅品牌的堅果,比他以前在線下超市購買的同款堅果要便宜一半。原以為是撿了個大便宜,沒想到味道和口感卻不太對勁。姚先生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貨,於是選擇報警。浙江省海鹽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 祁小兵:立案之後,我們對店鋪進行初期偵查,發現是安徽的一名當事人註冊的公司。我們分析了公司的資金流水,2019年一整年,流水已經超過50萬元。
警方發現,這家銷售假貨的網店店主為郜某,位於安徽濉溪縣。而他的上家疑似為位於湖南省漣源市的生產廠家。今年6月初,在疫情平穩後,海鹽警方立即趕往湖南和安徽,對案件展開進一步偵查。由於嫌疑人反偵察意識較強,選擇的生產窩點極為隱蔽,經過近半個月的蹲守與偵查,警方才最終摸清犯罪團夥的組織脈絡。6月21日,海鹽警方在安徽、湖南兩地同時展開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搗毀生產窩點1處、存儲窩點3個。據了解,「假堅果」的生產窩點位於山腳下的4層毛坯房裡,現場堆滿了各種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和各種包裝袋等。入口處還有一臺鏽跡斑斑的烘烤機,放滿了腰果和扁桃仁。整個房間十分悶熱,生產環境極其惡劣。浙江省海鹽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 祁小兵:用最形象的三個字形容就是「髒亂差」,完全不像一個標準的生產線,垃圾、拖鞋、衣服都是滿地扔的,雜亂無章,衛生條件特別差。
犯罪嫌疑人自己購買原材料、生產加工,不僅在微信朋友圈售賣,還在多個購物平臺開起了網店,並在全國發展了20餘個代理,形成了網上接單、廠家直發的銷售模式。根據發貨訂單計算,犯罪嫌疑人以50元左右的價格,先後銷售堅果共計10萬餘箱,300多萬袋。浙江省海鹽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 王鑫剛:現場查扣了堅果產品1000多箱,用於生產的各類原材料2噸多,以及生產的各類設備,總共有10餘套,經過初步計算,總案值達到了1000多萬元。
假冒品牌堅果黴菌超標十倍
警方表示,由於假冒產品主要通過人工操作,現場環境比較差,沒有除菌設備。通過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測發現,黴菌數量比正規的產品超標了10倍多。對比警方查獲的假冒產品和從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品,可以直觀地發現幾處不同。點擊視頻,了解更多↓
△視頻來源 | 央視財經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綜合央視財經、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