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樂樹下歡樂多
作者 / 周慧端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趁著假期,我們一群姐弟相約回海滄東孚老宅團聚。漫步老宅,發現牆角的那棵老芭樂樹,枝幹錯落有致,嫩枝上還開著幾朵米白色的花。這是阿公在我出生前就種下的一棵紅心土芭樂樹,果實成熟時只有桌球大小,黃色的果皮包裹著紅色的果肉,果肉裡鑲嵌著金色的果籽,特別惹人喜愛。
當我七八歲時,它已經長成一棵大樹,花開時節總是招來三五成群的蜜蜂。開花時我們期盼它結果,果子還未成熟,我們就迫不及待拿著自製的帶彎鉤的竹竿去鉤。此時的芭樂苦中帶澀,難以下咽!當果子長到淺綠色時,口感已變得酸甜清脆,長到黃中透亮時才最為香甜。這時的竹竿已顯得不夠長,機敏的姐姐連忙搬來高凳,一躍而上,接過竹竿專注地鉤選,我們在樹下左躲右閃,很是歡喜。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下雨的午後,大家坐在廳堂前的石坎上玩拍手遊戲,看著風中搖曳的枝葉,聽著雨將果子打落的譁譁聲響,心中多了幾分期許。驟雨初歇,我們急切地走到樹下,只見樹葉上的雨滴晶瑩剔透,而樹下星星點點的金黃色果子半躺在泥沙裡。有的果子因太過成熟已經裂開,香氣四溢,無奈沾滿了泥土,只能捨棄。
面對清洗乾淨的成堆芭樂,我們樂開了花,圍坐在小桌前大快朵頤。吃剩的芭樂切成片,趁著大太陽曬乾後裝進玻璃瓶裡,等到芭樂季節過後當零嘴。
有一天,叔叔突然宣布,要把芭樂樹挖掉蓋豬圈,我們急得直跺腳。他看出了我們的不舍,特意繞開了芭樂樹,於是,芭樂樹和豬圈「相安無事」,彼此守望。很快又到採摘季,當我們鉤選得正歡時,堂妹喊道:「芭樂掉進豬圈裡啦!」一隻母豬聽到「咚咚咚」的聲響後,飛快地跑出來,緊接著跳出成群的小豬仔,一股腦兒把果實舔進了嘴裡。
看著可愛的小豬們,我們又氣又無奈。小弟在旁支招:「我們在彎鉤下做個網兜如何?」這可真是一個好主意。從此,豬兒「守株待果」的機會少了許多。有時看著小豬們饞得很,我們也會與它們分享。當小豬們爭搶得正歡時,母豬就在一旁默默守護,這場景特別溫馨。就這樣,我們在芭樂樹下度過許多歡樂時光!
如今,四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已長大成人,豬圈移除建了庭院,泥沙地也成了水泥地。而那棵倚靠在牆角的老芭樂樹,寄託了我們對阿公的懷念,也是姐弟們回憶童年時光、永不過時的話題,期待下次芭樂結果時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