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汙染、霧霾這些事不是自然的,是我們人為的
我們在初接觸到佛法(六十三年前),讀到《阿彌陀經》,上面講「五濁惡世」。聽當時這些大德們給我們講解這部經典,我們年輕,聽了之後,總以為佛說得太過分了。是有染汙,沒那麼嚴重。那麼這六十年我們親身經歷的,在我們過去滿清末年以前,是一百年一百年看,西方人說一個世紀(一個世紀是一百年),從兩千年前,再往前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間的時候,每一百年比較,就是一個一百年比不上上面一個一百年,滑坡,走下坡。到我們這種年齡,我們明顯感觸到一個十年不如一個十年。我學佛這六十年,整個世界的局勢,十年十年來比較,是一個十年不如一個十年。
你看現在的染汙,我們在提「環保」。三四十年前,沒有聽說「環保」這個事情,沒有這個名詞。這名詞提出來之後,當然科學家就知道了,地球被染汙程度愈來愈嚴重了,提醒每個國家都市要重視環保。現在到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才知道,我們所有的生活都不安全,吃的染汙,我們就是吃素食,蔬菜、水果跟三十年前味道不一樣;再往前面走二十年,味道更不一樣。我們在童年的時候,蔬菜它有個鮮味,現在沒有了。那個時候的冬菇,一個人家廚房煮冬菇,很遠的地方都聞到香味,現在吃到口裡沒味道。
我是學佛半年就吃長素了,素食吃了六十三年。我曾經有一次問方師母(方東美先生的夫人),那時老師過世了,我們這些學生得空就去陪師母。我曾經有一次問她,我說我們離開肉食很多年了,我說你想想,你們現在吃的雞肉、吃的豬肉,跟二十年前味道一樣不一樣?她很冷靜的去回憶,停了五分鐘告訴我: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二十年之前的,在那個時候二十年之前;大概講五十年以前。那個時候,這些豬、雞都是養在野外,不是現在關在籠子裡養的,它們心情不一樣。現在這個雞一生下來就坐監牢獄,它是什麼心情,味道當然不一樣。所以現在飲食裡頭帶的病毒太多了,這些動物都是不正常的飼養,心情壞極了,它帶給你全是病毒,你吃了它,哪有不生病的道理!
不但是肉食,蔬菜,為什麼?土地被染汙了,水土被染汙了,農藥、化肥、改變基因,這些東西,所以連植物味道都沒有了。水染汙,嚴重染汙,海水都染汙了。
現在空氣染汙了,大面積的霧霾。我們看到科學家的報告,這個霧霾裡頭都有毒,你不能不呼吸。長期在這個霧霾之下的人,天天呼吸,累積這個病毒,到秋天、冬天的時候怎麼辦?它爆發了。這些事是不是自然的?不是的。是我們人為的。
政府提倡環保,效果不彰,環保要從心理做起才有效
我曾經也是很多年之前,也在香港講經,那個時候每年到香港來講一個月。曾經有同學問過我,政府提倡環保有沒有效,我很直截了當告訴大家:效果不彰。他說為什麼?環保要從心理講起。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念頭的能力非常大,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所以環保要從個人意識裡面開始。
如何保衛自己那個善心,中國古人講的「人性本善」,把這句話寫在童蒙課本裡面,《三字經》裡,你看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如何能保持我們的本性本善,外面環保才有效果。如果我們本性本善疏忽了,外面做的環保都不圓滿,都有欠缺。
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了,要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頭一個,就是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大學》裡頭講得好,「三綱、八目」從心地做起。三大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第一條;「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追求的理想如何落實?下頭有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八個字是保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從哪裡開始?從格物開始。格物怎麼講法?那個物就是欲望,「格物」要用現代的話來說,我們要降低欲望,欲望不是好東西,欲望帶著嚴重的罪業。
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把欲望放下。「格」是格鬥,像打仗一樣,跟誰打?跟自己,跟自己的欲望打一仗,打勝了,把欲望放下了,你的心才會清淨,你的心才會有智慧。所以,「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智慧現前。智慧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人慾望愈少,智慧就愈高。欲望愈多的時候,所謂利令智昏,他的智慧就沒有了。他所有的是知識不是智慧。
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中國人教學,自古以來重視智慧,不重視知識。你看《論語》裡頭夫子有講過,「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就是不重視你讀得很多,學的很多、記得很多,中國人不重視這個,這叫「記問之學」,這就是今天講的知識。中國人講求的是智慧,智慧要從清淨心、平等心,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裡頭生出來的。欲望是最大的障礙。
點下方「閱讀原文」!更多精彩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