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 肉 復 生
髀:大腿。原義是劉備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比喻因生活安逸而無所作為,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後表示感嘆虛度光陰,想要有所作為。
近義詞:髀裡肉生、光陰虛度、無所事事
反義詞:馬不停蹄、疲於奔命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譯文: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我往常天天騎馬,大腿上的肉都消瘦掉了。如今我很長時間不騎馬了,大腿上的肉又重新長了出來。想想匆匆的光陰空空過去,轉眼我就要老啦,可那遠大事業毫無成就,所以感到很悲傷!」
簡介:
裴松之,字世期,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後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學家,為《三國志》作注。與兒子裴駰、曾孫裴子野被稱為史學三裴。
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只得投奔漢皇族劉表。劉表對劉備的為人處世很滿意,所以就給劉備一千人馬,叫他駐守在新野(現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劉備在新野又開始養精蓄銳。
曹操一心想統一北方,不久,揮師北上,進攻袁紹。劉備連忙勸劉表去襲擊曹操的老巢——許都。但劉表圖安逸,沒有接受劉備的建議。後來,曹操消滅了袁紹,又回師許都,劉表很後悔。對此,劉表從內心很佩服劉備。
幾天後,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您的話,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惜!」劉備安慰他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麼知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發現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怎麼,您是不舒服還是有什麼心事?」
劉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麼。我以前一直南徵北戰,長期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肉精壯結實,到這裡來後,一晃就是五年,閒居安逸,用不著騎馬,髀上的肉復長,又肥又松。一想起時光過得這麼快,人都快老了,復興漢室的功業一點也沒有建成,因此心裡非常難受。」
後人,便從這段故事中概括「髀肉復生」、「髀裡肉生」兩個成語。用來對長期賦閒,終日飽食,無所事事,毫無成績可言形跡的興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淚下。」
年近五旬,身無寸功,足無寸土,唯有發出「髀肉復生」的慨嘆。
髀肉復生!這是和平時期全球軍隊的通病。
囊螢照讀
胼手胝足
夜郎自大
聞雞起舞
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