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為了防止大家錯過每天的文章,強烈建議大家把我們「設為星標」!(步驟:點擊本頁面右上角的三個點—> 選「查看公眾號」—>再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選「設為星標」即可)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的成語故事啦!
趨 之 若 鶩
趨:奔赴、歸附。鶩(wù):野鴨。意思是指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 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貶義,也可以是中性)。
近義詞:如蠅逐臭、如蟻附羶
反義詞:敬而遠之、無人問津
《明史·蕭如薰傳》:「如薰亦能詩, 士趨之若鶩, 賓座常滿。」
明朝萬曆年間, 我國寧夏、青海等邊塞地方很不安定,賊寇猖獗,時常來犯,殺人搶馬, 甚至攻城略地。
有一位鎮守邊關的總兵叫蕭如薰,延安人氏, 足智多謀。他的妻子楊氏,是已故尚書之女,賢惠而有智,經常對他的禦敵之策提出參謀意見。蕭如薰採納,屢次擊敗來犯的之敵。
蕭如薰堅守平虜孤城,得到妻子支持。有一年叛賊土文秀攻打平虜,蕭如薰眼看堅守不下。他的妻子楊氏每天準備牛肉和酒犒勞兵士,竭力支持他拼死守城,最終成功。蕭如薰的戰績累累,受到了朝廷的器重。
蕭如薰先後鎮守過七處邊城, 所到之處都能使禍亂平定。
蕭如薰能文能武,不僅帶兵持重有方, 而且能寫詩作賦。許多文人學士都喜歡到他家作客, 飲酒賦詩, 談論時事。
由於與他來往結交的賓朋太多了, 軍營中負責接待的人很感苦惱, 而且耗費的財力物力也很多,妻子楊氏只有變賣首飾才足以招待這些賓客。可是,蕭如薰總認為人情難卻,不忍拒絕。
後人在《明史·蕭如薰傳》中是這樣描述這個事情的:「如薰亦能詩, 士趨之若鶩, 賓座常滿。」
這其中所說的「士」,是指的文人雅士。成語「趨之若鶩」,本意是指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 比喻成群的人爭著去追逐某個事物。
但與「如蠅逐臭」又有所區別:「趨之若鶩」多用於追逐、追捧的表達,側重「趨」,針對某一事物,不一定是不好的事物,而且總是多數人;而「如蠅逐臭」意思是像蒼蠅跟著有臭味的東西飛。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或一心追求錢財、女色等。其中的「逐」全是指不好的事物;可以是多數人;也可以是一個人。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員,哪個不趨之若鶩呢!」
16世紀美洲發現金礦的消息一傳出,歐洲人便趨之若鶩,來到美洲以圓發財之夢。
聽說炒股能賺錢,一時間證券交易所門前人們趨之若鶩,爭相購買股票。
過江之鯽
一丘之貉
趨炎附勢
彈冠相慶
淮南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