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梧州零距離,獲梧州第一手新鮮熱辣資訊
我市聯合執法組查處一間無證照酸製品加工工場
準備加工的酸菜原材料
浸泡著的竹筍
待加工原材料
工場中一幕
浸泡著的殘渣
梧州零距離網訊(記者 鄭玉華) 10月14日,一條「還讓人愉快的吃酸菜炒大腸、酸菜魚嗎」的微信,在梧州本地朋友圈引起市民關注。微信以圖文反映了一家酸製品加工工場,惡劣的生產環境和違規的生產環節。據悉,這是我市由環保部門牽頭的聯合執法組,查處該酸製品加工工場的現場圖片。目前,有關部門已對該加工工場進行了停電處理,下一步還將依法進行取締。
記者了解到, 10月14日,市環保局聯合城區政府、食藥監督、工商、公安、供電等有關部門,聯合對存在環境汙染的工廠、作坊開展查處整治行動。執法組在位於長洲島的億人屠宰廠旁查處了一家酸製品加工工場,該加工工場是一個簡易搭建的工棚,經過排查,發現該工場無證無照,但已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由於其生產醃製酸製品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汙水,對周邊環境產生了汙染,環保部門依法對其進行了查處。同時,該工場生產環境髒亂差,不符合食品安全生產要求,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執法組工作人員現場拍攝了該工場的生產狀況,並在微信中發布出去。
環保部門當場責令該加工工場進行整改,工場人員卻以「老闆不在」等說法為由,拒籤責令整改通知書。為了制止該無證無照的工場繼續生產,環保部門聯合供電部門對該工場進行了停電處理。環保部門表示,下一步會將該酸製品加工工場的情況上報政府部門,以便聯合有關部門對其開展進一步整治查處。
從環保部門提供的微信圖片中可以看到,該酸製品加工工場汙水滿地,地上積水有幾釐米高,水面上還泛起了白色泡沫。而用於盛裝酸筍、酸菜、酸蕎頭等酸製品的塑料桶被隨意堆放,許多塑料桶桶身上都是汙漬斑斑,塑料桶頂部用「麻包袋」覆蓋,有的袋面上還印有「農業」二字,不免讓人對這些「麻包袋」的來源及其原來的用途產生擔憂。有的塑料桶內盛滿了呈混濁白色的液體,液體上漂浮著一層濃稠的或白色或黃色的泡沫,讓人聯想到某種化學物質。
「生產工場居然這麼髒,真是太噁心了」、「我現在回想起之前在外面飯店吃過的酸菜炒大腸都覺得很噁心」、「說不定菜市場裡賣的酸菜都是從這種加工廠裡生產出來的。」……轉發評論和看過該微信信息的網友均對此表示震驚。市民覃女士也說:「昨天晚上看到這條信息以後,今天早上去米粉店吃早餐,都不敢加那些酸製品的配菜了,誰知道這些酸菜是從哪裡來的呢。」不少市民網友也在轉發評論時提出,希望有關部門對如此髒亂差的加工工場進行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