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當前的電廢行業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而裡面的人想出去。政府補貼、環保產業、循環經濟、城市礦產,一個個光鮮的概念看起來都似乎是吸金的抓手,使得外圍的資本垂涎欲滴、蠢蠢欲動;但是事實上高昂的回收成本和漫長的補貼撥付周期,使得已經獲得補貼資質的處理企業的運行舉步維艱。2016年,基金徵收26.10億元,撥付47.14億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仍在高位運行,獲得補貼資質的109家處理企業年處理能力超過1.5億臺,實際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達到7500萬臺左右。
2016年,國務院發布「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並把電器電子產品作為首批實施EPR的行業,明確了實施的工作重點。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對處理基金的管理,建立「以收定支,自我平衡」的機制,進一步發揮基金對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同時,隨著工信部等四部委組織第一批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 EPR)試點工作的實施,多種多樣的廢棄電器電器電子產品創新回收模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比如EPR回收、綠色消費+綠色回收、網際網路+眾包回收、兩網融合等回收模式,一些具有創新型的回收模式已經初具規模,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行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企業與獲得資質的處理企業得到了較好的對接。
2016年是處理基金補貼標準調整的第一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 2014年版)釋義,國家環保部發布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整體保持了平穩發展。雖然處理總量較去年相差不大,但是不同處理產品佔比變化較大。廢電視機的拆解量佔絕對統治地位的情況已經發生改變,從2015年的70%縮減為55%,其處理份額被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等產品所佔據。相當一部分處理企業的產品規劃處理產能也相應作出了調整,房間空調器、洗衣機等產品的處理產能大幅提升。同時, 2016年處理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分化繼續擴大,處理行業的金融活動和重組併購頻繁,其中國有和大資產的兼併重組行為相對活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另外,新的處理技術和設備不斷湧現,行業的總體處理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不斷提高。
2016行業白皮書是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技術研究所推出的第七個年度行業白皮書。白皮書的內容包括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制度及最新政策、行業發展概況與特點、理論報廢量、行業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實施成果、風雲人物、優秀企業實踐、先進技術推廣、支持單位及特別鳴謝十大部分。
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不論是政策層面,還是技術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希望本書成為政府主管部門、科研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等了解行業發展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和工具。
由於時間倉促和水平有限,白皮書有不當之處,敬請您批評指正,我們將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修正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