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政策出臺「禁廢令」之後,國外的「洋垃圾」被置之門外,本應是國內廢塑料發展的好機會,但是國家同樣實施了嚴厲的環保督察。國內廢塑料行業陷入停滯狀態。讓塑料人陷入了迷茫。
廢塑料行業前景如何?成了塑料人最為憂心的問題。近期來看,廢塑料行業對無證企業來說,是難上加難。國家重點照顧的就是無證的小企業,小作坊。是杜絕汙染,髒亂差的關鍵一步。這一步很大,需要政策長時間執行,這也造成了小作坊的無處安身,不能發展。只能躲躲藏藏,最後終究難免被查。
但是中國的塑料消耗很大,城市垃圾越來越多。再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國家政策必定扶持的項目。當前環保督察清理整頓的主要目標是按照「依法取締一批、重點整治一批、規範引導一批」原則,堅持問題導向,督促地方清理整頓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打擊違法行為提升再生利用行業管理水平;同時,強化環境執法力度,取締一批汙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法加工利用小作坊、「散亂汙」企業和集散地;規範企業綠色環保發展,引導有關企業採用先進適用加工工藝,集聚發展,集中建設和運營汙染治理設施,防止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超過兩億臺,重量超過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產生國。在我國汽車工業迅猛發展下,我國廢舊輪胎數量也在急劇增加。中國輪胎產量已連續10年居世界前列,每年產生的廢舊輪胎也是全球首位。據不完全統計,在2013年,中國廢舊輪胎產生量已經達到2.99億條,重量達到1080萬噸,並以每年約8%~10%的速度在增長。廢舊衣物和廢舊紡織品的數量也在飛速增長。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約2600萬噸左右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率不到14%。這樣的數據讓人吃驚,如果沒有再生行業,每個城市都會被垃圾包圍。
所以從長期來看,廢塑料行業以後的發展必不可少,關鍵在於企業能不能堅持到「春天」的到來,最後能保留下來的企業終究會成為行業大佬。在這場運動當中,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基礎設施也將為這次改革充當急先鋒,為轉型鋪路。最終引導再生行業綠色無汙染,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一個有用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