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還在摸索獎勵旅遊的未來之時,已有企業著手進行實體獎勵旅遊活動的設計。通過加強檢測、規模縮小、集體行動、質感升級、營造國際感等五大策略,原定出國舉行的獎勵旅遊活動即使挪到國內,也能達到保護同時也激勵參會者的效果。
安利(中國)活動製作副總監Bert Li指出,企業仍需以實體活動的形式來激勵員工。他介紹道,安利公司原定於2021年在日本舉辦獎勵旅遊,但疫情關係不得不取消。於是,他們決定把整個活動都放到疫情控制較好的中國來做。雖然無法出國,但安利仍希望為參與者提供海外的旅遊體驗;活動最終落地度假勝地海南三亞。為保護參與者健康安全,他們實施了幾個策略。
首先,中國遊客若要到訪其他目的地,上飛機前必須先行檢測,因此參會者自身須先提供檢測證明。安利團隊也想於機場另設檢測站,讓參會者到機場做完檢測後四個小時即可拿到檢測結果,確保所有人確實適合出行。
其次,過去安利舉辦獎勵旅遊活動時,都儘可能把規模辦大(到3000人以上)。但現在團隊規模必須要小到500人以內,以確保若有人不幸感染病毒,那麼受波及者不致太多。由於如此做的結果是時間時間必須拉長,因此對預算並不有利。因此,安利也計劃把參會者安排到不同酒店,以加強防疫。
再次,每一個團隊都如同獨立的旅遊氣泡一般集體行動,以確保所有人的健康狀況都受到保護。這或許並不會帶來最好的體驗,但在當前情況下,是最佳解決方案。
第四,在激發參會者動力方面,安利想把活動進行升級,比如雖同樣使用五星級酒店,但進行房型升級,讓所有參會者都能感受到「雖無法出國,但在國內還能住更豪華的酒店、更大的客房,」從而展示出公司並未因活動在國內舉行就減少預算,而是仍衷心希望參會者感受到「獎勵」元素。
第五,為讓活動仍帶有「國際」感,他們也計劃邀請國際公司提案,真正讓參會代表有像是在國外的特殊體驗,以達到激發其工作動力的目的。
他表示,在當前環境舉辦獎勵旅遊活動,可優先考慮使用連鎖酒店。如此,萬一原定目的地發生了問題,還可把活動挪至該品牌旗下有酒店的其他地區舉行,不至於將整場活動取消。當然,酒店、地接社等供應商的靈活性如何,都需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