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伊斯坦堡的平均工資計算,想買的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18年。
我們導遊已經30多歲,至今單身,他給出的理由是:土耳其女生也超級現實,沒錢沒房子不嫁。
伊斯坦堡的高房價,真讓當地年輕人很受傷,市民階層的不滿情緒很高。
伊斯坦堡雖然沒有中國炒房團,但聽說有很多阿拉伯土豪來這裡投資買房,畢竟在中東地區,要麼是沙漠,要麼整個國家都打殘了,真正YSL國家掌控的有投資價值的國際性大都市,看來看去,除了杜拜,就是伊斯坦堡了。
中東富豪的買買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價。
但老百姓更不滿的,是物價的飛漲。
這些年來,土耳其時不時出現在我們的國際新聞裡,而且往往都是以刺頭形象出現。
這也是因為埃爾多安在對外關係上,經常表現得很強硬,強人嘛,你懂的。
比如當年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一下子把土俄關係打入冰點。
還有今年拒絕釋放美國牧師的事件,又把美國給惹毛了。
土耳其雖然有78萬平方公裡,8000萬人口,人均GDP1萬美元,但充其量也只能算地區性大國,對外那麼狠,就要吃苦頭。
結果美國一制裁,市場是理性的,伊斯坦堡股市立刻跌給你看,土耳其裡拉更是跌到家都不認識。
但一開始,埃爾多安居然說,不用怕,他們有美元,但我們有真主……
我們有真主……
我們有真主……
今年8月矛盾最激烈的時候,裡拉拼命暴跌,埃爾多安居然鼓動民眾,把手裡的美元、歐元、黃金,都拿去銀行兌換成裡拉。
幸好他沒有強迫人民兌換,否則就成了48年國民政府上演的金圓券醜聞了。
不說美元,就看對人民幣的匯率,這幾年也是跌得讓人沒脾氣。
2013年,1新裡拉還能兌換3元人民幣。
2014年,只能兌換2.7元。
2015年,兌換2.4元。
2016年,兌換2元。
2017年,兌換1.7元。
到2018年8月底,裡拉和人民幣的匯率,最低跌到過1:1.02——裡拉幾乎和人民幣的幣值幾乎持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