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街上興起賣雪蓮果,一大堆一大堆的賣,灰頭土臉的果子,一開始很少有人問津,問了的人也搖搖頭走了,不知道怎麼吃:這居然不是紅薯?這是水果?不可能吧。
紅薯買回家蒸著吃、烤著吃、煮著吃,運氣好的,又甜又香又糯,美得很。這像紅薯一樣的水果買回去怎麼吃呢?
賣雪蓮果的人很熱情,現場削好請路人嘗:好吃的,又甜又水汪汪的,甜脆,解渴,你嘗。路人嘗了:確實,甜,脆,水。但還是猶豫。這顏色真不好看,不像蘋果,不像梨,不像葡萄,不像荔枝,不像……削完皮它還是土土的樣子,它真的不是紅薯心變了色?這就是紅薯吧?換了個名字充起水果而已?
路人天天路過,路過了好幾天,終於買了一兩隻雪蓮果回家。洗乾淨了去皮,慎重地介紹給家人吃。
一家人吃了,確實不難吃,甜的確實甜得剛剛好,清甜又脆,也爽口,但就是評價不出個所以然來,總覺得不是在吃水果,是在啃一隻有點水的紅薯,雖然這兩樣東西味道沒相同的。
吃慣了就好,雪蓮果水多,解渴,不過分甜,吃起來沒壓力,很清爽。
它還可以入菜吃,去皮,切片,炒五花肉吃,口感嘛,清脆,喜歡吃馬蹄炒肉的,應該也喜歡吃這個。
切塊兒,它能和排骨一起煮湯,味道也可以參考馬蹄,讓肉不膩,讓湯清爽。喜歡爽脆口感菜式的朋友,應該也不難接受它作為蔬菜上桌。
雪蓮果是不是就吃虧在太像紅薯了?
哪怕削了皮,吃下去之前都會覺得咬到一口紅薯,有一個預期在裡面。
鮮紅薯雖然不難吃,甚至還好吃,但離水果的想像,還是差一截兒的。造型也太接近大地,吃起來又得洗泥,又得削皮,麻煩。
而且,雪蓮果和蘋果一樣有個特點:削皮以後容易氧化變色,顏色就更不好看了,口感也變差,所以不能一次削好幾個擺著吃,就更麻煩了。
雪蓮果是不是也吃虧在名字上?名字讓人遐想太多,結果落差太大?
且產地沒那麼廣泛,又容易跟紅薯混淆,不太有特點.
雪蓮果其實是好吃的,你覺得呢?
當然雪蓮果也有淡得比白開水還淡的味道,靠運氣。
本來想買雪蓮果,結果買成紅薯的朋友也有吧?
你會買雪蓮果吃嗎?喜歡吃嗎?
(圖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