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劉全儒.紅花綠絨蒿[J]生物學通報,2015,(12):16.
[2]李臻,唐霄鏵,韓菊蘭,王輝,尚迪,劉靜.川西北五種野生藥用觀賞植物研究利用現狀[J]南方農業.2013,(6):11-14.
[3]徐波,董磊.綠絨蒿 喜馬拉雅的傳奇[J]森林與人類,2016.(4):14-29.
[4]劉玉珊,高蘭陽,王輝,白為.紅花綠絨蒿的研究現狀[J]現代園藝,2012.(6):14-15.
[5]範中菡.四川阿壩紅花綠絨蒿內生及根際放線菌多樣性[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6.
[6]魏瑤,王雪芹.「高原美人」綠絨蒿首次平原露地開花[J]綠化與生活,2020.(7):33-36.
[7]區智,嚴朋飛,張瑩欣,賈維嘉,屈燕.紅花綠絨蒿AFLP反應體系的建立與優化[J]北方園藝.2020.(9):131-139.
[8]趙澤軍,郭玫,孫政華,王秉鵬.藏藥綠絨蒿的分類、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6.(31):4391-4394.
[9]於順利.青藏高原植物的繁花碩果[J]生命世界.2016.(6):14-29.
[10]徐波.中國綠絨蒿檔案[J]森林與人類.2016.(4):122-123.
[11]袁烽迪,張溪,魏永強.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環境脆弱性評價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18.(4):67-69+10.
張華國.基於可持續發展視角下西藏宏觀生態環境發展分析與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3):48-49+60.
[12]單子豪,付佳睿.青藏高原地區生態環境分析及重建策略[J]科技資訊,2019.(23):75-76.
[13]陳江玲.川滇生態屏障區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8.
[14]牟雪潔,趙昕奕,饒勝,黃琦,柴慧霞.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近10年生態系統結構變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7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