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絲綢之路一個分支的終點,杜伊斯堡與中國之間每周有35次班列運行,是80%從中國駛來的列車在歐洲停經的第一站。
每星期,都有大約30多列中國火車抵達杜伊斯堡內陸港口的一個大型集散站,貨櫃裡要麼塞滿了來自重慶、武漢或義烏的服裝、玩具和高科技電子產品,要麼滿載德國汽車、蘇格蘭威士忌、法國葡萄酒和米蘭的紡織品。
在杜伊斯堡馬克斯-普朗克文理中學,女校長呂肯(Gabriele Rücken)的辦公桌上放著幾本中文教材。自明年起,除英文、法文外,該校七年級以上的學生還可以選擇學習漢語。
該校一位漢語老師Mei Lin-Schlag說,青少年們覺得中文很有意思,發音和漢字都很有趣。女校長呂肯說,在杜伊斯堡市,有中文知識的畢業生在就業時有優勢。在杜伊斯堡大學有約2000名中國留學生。該市有約100家中國企業。杜伊斯堡與中國武漢已是37年的友好城市。杜伊斯堡市中國專員普弗魯克(Johannes Pflug)介紹說,目前正與來自中國的一位投資者接洽,後者有意購買杜伊斯堡火車站的一片地。
杜伊斯堡港是重要的經濟支柱。過去20年這裡提供了7000個就業崗位。這也與中國的業務有關。
杜伊斯堡特別讚賞中國現代的戰略者敏銳的眼光:他們指出,在上海機場展出的歐洲地圖上,杜伊斯堡的名字印得比倫敦、巴黎或柏林都大。
「我們是位於德國的一座『中國城』。」杜伊斯堡市長索倫林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