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三城市欲合辦歐洲最大「中國節」 體現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

2021-02-08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名為「龍舞杜塞道夫」的中國節上周末在德國北威州首府杜塞道夫拉開帷幕。據德國《萊茵郵報》18日報導,一年一度的杜塞道夫中國節已舉辦7屆,每年吸引3萬遊客。

在德國,舉辦中國節的城市不只有杜塞道夫:漢堡有大型「中國時代」節日,柏林有中國文化節,甚至連巴伐利亞州小鎮迪特福特都有「中國狂歡節」……由於各類「中國節」太多,城市之間競爭激烈,同處北威州、距離相近的科隆、杜塞道夫和杜伊斯堡三個城市通過協商,決定發揮「集團優勢」,整合「中國節」。

為此,杜塞道夫市長蓋塞爾、科隆常務市長海恩和杜伊斯堡中國事務專員普費爾在杜塞道夫舉行會晤,決定三個城市聯合舉辦中國節。第一屆聯合舉辦的中國節將於2018年在杜塞道夫舉辦,2019年在科隆舉辦,2020年則在杜伊斯堡舉辦,此後依次輪流舉辦,新的中國節號稱歐洲最大。中國節舉辦期間,北威州還將合作舉辦「中國商業與投資者論壇」等活動。

德國《焦點》周刊評論稱,德國各個城市紛紛舉辦中國節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這樣可以體現與中國加強聯繫的重要性,促進德國城市與中國的合作。也有媒體指出,三個城市共同舉辦中國節不僅可以減少活動費用,還可增加影響力。(青木)

相關焦點

  • 杜伊斯堡,她如何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
    現如今,隨著川普的關稅威脅以及英國脫歐後造成的貿易壁壘,這個曾經處於「鐵鏽地帶」的城市開始重新扮演重要角色——在德國和中國之間建立起更堅實的經濟紐帶。英國《衛報》近日刊文對此進行了報導,編譯如下:而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這裡正迅速成為歐洲的核心物流樞紐。約有80%來自中國的火車把這裡當作進入歐洲的第一站。在上海機場的一張歐洲地圖上,杜伊斯堡的名字十分顯眼,比倫敦、巴黎和柏林都要大。過去幾十年裡,這座城市一直飽受工業城市結構化轉型的困局。1987年,數千名德國軍火製造商的煉鋼工人圍堵在萊茵河畔,抗議工廠即將關閉。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最新表態:G7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就此發表了講話。德國總理默克爾作出表態,G7要加強對華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發言中默克爾還表示,為了讓世界經濟體系能夠更好地展開重建,七國集團希望能夠和二十國集團展開進一步的合作,默克爾更是強調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是最關鍵的一點。
  • 德國時差與中國差多少 德國夜生活是什麼樣子
    德國時差與中國差多少?德國夜生活是什麼樣子?德國是一個西歐的老牌發達國家,和中國相距約有八千公裡,這其中差不多會跨過了七個時區。那麼和我們有著比較大的時間區別的國家,在夜生活上又是什麼樣子呢?德國時差與中國時差德國的大部分領土都在東一區內,首都柏林也在其中,德國的全國時間是以柏林時間為準的。而中國,雖然領土跨越了5個時區(分別為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東九區),但是仍是以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時間為全國的標準時間。此外,德國所在的歐盟地區,基本上都會實行夏時制時間。
  • 【深度】如果歐盟解體:中國會成最大輸家?
    目前,歐盟遭遇自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在恐怖威脅和難民危機,以及英國等退歐思潮的多重衝擊下,《申根協議》(申根現有26個成員國,其中22個歐盟成員國,4個非歐盟成員國)這一歐洲一體化「最偉大的成就」變得風雨飄搖。
  • 德國的中國城:杜伊斯堡!
    作為中國絲綢之路一個分支的終點,杜伊斯堡與中國之間每周有35次班列運行,是80%從中國駛來的列車在歐洲停經的第一站。每星期,都有大約30多列中國火車抵達杜伊斯堡內陸港口的一個大型集散站,貨櫃裡要麼塞滿了來自重慶、武漢或義烏的服裝、玩具和高科技電子產品,要麼滿載德國汽車、蘇格蘭威士忌、法國葡萄酒和米蘭的紡織品。
  • IATA:中國引擎減速 跨大西洋航線重要性增強
  • 看到德國民調對中國好感上升,德媒竟做出如此肉麻表白
    圖源:《德國之聲》新聞網「德國人對中國印象越來越好,對美國印象越來越差!」德國《明鏡》周刊19日稱,德國科爾伯基金會18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美國在德國人中的形象大跌,中國則大升,尤其是德國年輕一代的「中國粉絲」越來越多。調查顯示,超過1/3的德國人將中國視為歐洲以外的第一大夥伴。
  • 荷航中國合作夥伴捐贈物資援助荷蘭!
    荷航在中國的三大航空合作夥伴東航、南航和廈航向荷航及荷蘭伸出援助之手,對荷航慷慨捐贈了上萬副口罩和手套,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鑑於荷蘭醫院醫療物資告急,荷航將用這些物資來幫助鹿特丹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和其他荷蘭醫療機構。今天清晨廈門航空將首批物資送達史基浦機場。
  • 歐洲反華市長:不要中國熊貓,要臺灣地區穿山甲
    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
  • 德國軍艦8月將穿越南海 歐洲軍艦為何老想往這兒開?
    德國官員說,軍艦不會駛入相關島礁12海裡內水域,但《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德國此舉已表明其反對中國在南海爭議地區主權聲索的立場。「美國之音」3日引述北約前發言人謝伊的話稱,德國在亞洲有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利益,「偶爾派遣護衛艦和參加海上演習,是與德國在該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建立信任、發展關係和互操作性的有益途徑」。
  • 德國Doppelpass UG公司尋找在歐洲或德國發展華人社區的合作夥伴 | 2020德國遊戲與手機應用中小企業線上代表團公司
    在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的支持下,由德國海外商會聯盟組織的12家德國遊戲、手機應用程式、軟體和服務供應商組成的德企雲代表團正在中國市場尋求雙贏的商業合作
  • 關於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公布G7集體決定!
    當地時間19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組成的七國集團舉行領導人視頻會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默克爾強調,為了重建世界經濟體系,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二十國集團,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七國集團將致力於此並加強交流與對話。相關閱讀:拜登最新表態:須做好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準備,他本人「歡迎這種競爭」當地時間19日,美國總統拜登以線上形式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
  • 德國新天鵝堡:中國遊客人數世界第一
    :info@paris818.com今天八卦君為大家帶來的新聞發生在德國:11月22號的德國《星期天報》用了整整一版來報導這一重要消息:新天鵝堡的中國遊客數超過了日本遊客,成為世界第一。據報導,2010年時這裡的中國遊客還只有不到一萬四千人,而2014年,這一數字則已經四萬五千人,四年時間翻了三倍。這速度,真是叫德國旅遊業驚呆了!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主任:中國正開闢太空新時代
    外媒稱,歐洲宇航官員指出,過去各國在太空領域互相競爭,但耗資巨大的航天事業如今越發依賴國際間的合作,而中國是歐洲最喜歡的合作對象
  • 德國:"中國太大、經濟太強、科技太先進,制裁了也沒用"
    當地時間16日,有意角逐下屆基民盟(CDU)主席的德國聯邦議會外事委員會主席諾貝特·呂特根談到相關問題時認為,制裁中國不會有用,因為中國「太大、經濟太強、科技太先進」。前一天,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也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考慮到可能的經濟後果,德國拒絕對中國實施「更嚴厲的措施」。自2016年起,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 德國新聞 歐洲時報德文網正式上線,再也不用擔心怎麼用德語介紹中國啦!
    德文網de.china-info24.com於2016年1月1日正式上線,希望為德文世界讀者增加了解中國、理解中國、觀察中國的窗口,為中德、中歐交流搭建一座新的橋梁。 直接輸入de.china-info24.com,或者打開歐洲時報網(www.oushinet.com)點擊導航欄位置的「德文頻道」或「Deutsch」,就可進入德文網全新界面。
  • FANCL欲與國藥國際合作進入中國?
    【億邦動力網訊】近日,FANCL宣布與中國國際醫藥衛生公司(以下簡稱「國藥國際」)籤署了健康食品代理協議,預計6月份,國藥國際將獲得FANCL在中國地區的獨家銷售權。不過,國藥國際想要代理FANCL的健康食品,還存在一些障礙。
  • 【能鏈•國外簡訊】德國將運行氫能火車;尼古拉合作開發氫電重卡;PowerCell接收歐洲車商訂單
    | 能鏈·勢銀旗下媒體平臺 |氫能列車全球首度發車,Alstom打造德國綠色客運網9月16日,歐洲最大的鐵路製造商之一,法國鐵路車輛企業阿爾斯通(Alstom)舉辦了氫燃料電池列車的全球首發儀式。這部列車名為Coradia iLint,由Alstom在德國薩爾茨吉特(Salzgitter)建造。
  • 雙十一,極速版的中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預示中國經濟市場的強勁復甦
    雙十一購物節是一年中最繁忙的網購日之一,而且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今年「雙十一」銷售開局非常的早,在十一月一日已經可以預售付尾款,其強勁的開頭將會是個好兆頭,這進一步證明,在經濟復甦中落後的消費支出正在增加,而雙十一也將表明中國整體市場的健康程度,說明目前中國市場在高歌猛進。
  • 祝福中國!中國的國慶節,世界的中國節!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國外城市也開始慶祝中國節日。外國朋友和海外華人歡聚一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