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小長假已經過半,每年給祖國母親慶生的時光都格外短暫又快樂。其實德國的國慶日也是剛剛過去,在每年的10月3日。
乍一看,過了一遍腦海中的歷史庫,10月3日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既不是柏林圍牆倒塌日,也並非任何戰爭的結束的紀念日。那麼30年前的10月3日,又發生了什麼呢?
1990年10月3日的零點,成立將近41周年的東德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已經不復存在,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結束了德國二戰以來長達45年的分裂。數十萬人聚集在柏林慶祝德國的統一,重新統一後的德國國旗第一次在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前升起。
事實上,當時也有聲音提出將柏林圍牆倒塌的那天—1989年11月9日定為國家統一日,但因為這一天同時也是二戰前夕「水晶之夜」的發生日而作罷。
因此,德國的國慶和我們的國慶,不管是在意義上還是慶祝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每年這個時候我們的街上都是一片祝福聲,快樂地為祖國母親慶生。而德國人更願意稱一天是德國統一日(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而不是德國國慶日(Nationalfeiertag)。
從1990年至今,出於各種原因,對原西德地區人們的生活並沒有帶來直接的正面影響,卻負擔了統一帶來的巨大經濟代價,至今東西德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分歧和不平衡。
德國民調顯示,63%的德國人認為在國慶節這天,反思歷史比歡慶節日更為重要。德國聯邦政府每年也會出一份厚實的年度調查報告來分析原東、西德地區的情況和統一的狀態。
雖然說德國沒有那麼熱烈的全民性節日氛圍,但官方的國慶活動還是有的。但和大多數國家有所不同的是,國慶活動並不是一直在首都柏林舉辦,而是由16個州輪流承辦。
今年就在波茨坦,為了慶祝統一30周年,波茨坦準備了為期30天的精彩活動,包括多個展覽和開放日。
通常柏林人也會在10月3日在17號大街和布蘭登堡門周圍慶祝統一日。但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默克爾宣布取消統一30周年國慶慶祝活動,今年不會再有盛大的慶祝活動,呼籲德國民眾重新重視疫情,所以即使是周年日,卻比平常要更為安靜了。
這樣看來,德國的國慶日和中國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最直觀的比如假期,中國國慶的法定假期是3天,一般情況算上調休是5天,特殊情況加上中秋可以到8天。德國的國慶也是有一天的法定假期,而今年正好是周六,這樣看來,不僅僅是慶典,今年連德國國慶的假期也是有些虛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