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主題為「新動力、新活法、新生態」的2016中德製造業峰會,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活動當天,西蒙顧和管理諮詢有限公司CEO克勞斯·席勒克博士接受了經理人雜誌社長孔婷的採訪,就中國的隱形冠軍與德國的隱形冠軍之間的區別做了詳細介紹。
點此觀看經理人雜誌社長孔婷採訪席勒克視頻
以下為席勒克博士的回答:
首先,兩者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在市場上的時間長短。
大多數隱形冠軍企業成立於上個世紀,有些甚至成立於十九世紀,他們已經有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的歷史。而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僅有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的歷史,這是兩者最顯著的不同。
其次,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已經發展多年,歷經業務轉型與微調,已經確立了自己的運作方式。
中國隱形冠軍企業近年來非常成功,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確立了領導地位。但他們仍需證明,下一代領導者仍能夠帶領企業在市場上生存。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是由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領導者管理,而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仍由第一代創始人管理。領導者的變更在企業的生命周期中十分重要。其原因在於,很多企業起初非常成功並引領了市場。但當領導者由創始人變為第二代領導者,這有時會導致企業生命周期的中斷。這對很多企業是十分具有破壞性的,他們中的一部分變得不再成功。中國的隱形冠軍仍需證明他們可以完成領導者的順利過渡與交接。
第三,德國隱形冠軍企業一直專注於全球市場。
他們很早就意識到德國市場容量有限,如果希望成為全球冠軍企業,就必須進軍其他歐美國家以及美洲和亞洲市場。從建立之初,他們就立志於全球市場。
中國企業,包括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通常更關注本地市場。這也是合乎情理的,因為本地市場極為龐大。依靠本地市場,他們能夠實現長期的增長。但是,成為全球的領導企業要面對世界各地的競爭者。
在中國市場上,中國隱形冠軍企業需要面對來自全球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也需要在全球競爭對手的本地市場與他們競爭,例如,在美國與美國企業競爭,在德國與德國企業競爭;
再次,還需要與非全球化的企業在其本地市場展開競爭,並從中獲得經驗。因此,如果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在法國與僅在法國市場經營的本地企業競爭,就可將從中獲得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市場,並以此充實全球化公司的願景。
我認為,中國企業當前並未活躍於所有市場。他們也許專注於德國或美國市場。除此之外,仍有許多市場有待開發,以降低對本地市場的依賴。
第四個不同點,這也是中國企業的優點:真正的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往往在技術上極為領先。
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的技術十分優秀,但他們也從其歷史遺產,即長久以來的客戶關係中受益。而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更樂於接受新的技術。例如,那些是所知曉的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在數位化的工業4.0方面的表現十分的優異和卓有成效。
總之,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和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之間存在一些顯著的差異。但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隱形冠軍企業會同德國隱形冠軍企業一樣成功,甚至更為成功。因為龐大的本地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我認為,只要中國的隱形冠軍企業堅持自己的道路,並處理好領導者的交接,他們不會亞於德國隱形冠軍的輝煌。
點此觀看經理人雜誌社長孔婷採訪席勒克視頻
版權說明:本文章乃經理人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