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血管足夠好就能活得足夠長,所以對血管健康的議論是熱點,有人相信科學,有人發現商機,有人編起了童話吸引目光。童話裡都有戰勝妖怪的法寶,生動有趣,經過不斷完善,就有了各種版本,深入人心。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那些被童話耽誤的血管……
隨著體檢的普遍開展,拿著報告單來諮詢的患者非常多。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指著心臟超聲檢查結果,心情沉重地說:「大夫,這裡寫著主動脈硬化,趕緊給我開點軟化血管的藥吧。」實際上不管是血管還是心臟都是人體的消耗品,血管的硬化從十幾歲就開始了,甚至有人觀察到嬰兒的血管也出現脂質條紋,血管的硬化跟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很多因素有關,就像有的人頭髮白得早有的人白得晚是一個道理。加速血管硬化的後天因素包括:吸菸、飲酒、肥胖、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等等,長期的不良刺激造成血管硬化,基本是不可逆的,所以血管不是用來軟化的,是需要愛惜使用的,戒菸、戒酒、減重、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可以減慢血管硬化的速度和程度。目前的科學水平還做不到長生不老,也沒有所謂軟化血管的藥,保健品和養生節目畫的餅,並不能充飢。所以這位血管硬化的患者可以逐一排查後天危險因素,控制這些危險因素,讓血管硬化得慢點再慢點。一位好朋友曾正兒八經地問我,怎樣讓血液變清?我不禁大笑,血液變清人還能活嗎?血液的成分有很多,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各種蛋白、膽固醇、電解質、水等等,血管裡的血液擔負著運輸人體各種養分的重大任務,不到一分鐘就能全身跑個來回,運輸能力極為高效。但是血管裡確實也有一些所謂的垃圾,它們是一些正常成分的代謝產物,循環中最後流經腎臟可以一併清除。還有些不和諧因素是某些成分過多,比如紅細胞,紅細胞主要是用來攜氧的,在高海拔地區,空氣中氧含量低,為了保證人體供氧,身體會自我調控,產生較多的紅細胞來「背氧氣」,「背氧氣」的紅細胞多了,就容易擁堵。還有些人夜間打呼嚕,嚴重的甚至呼吸暫停,這種情況也會造成缺氧,身體同樣會產生過多的紅細胞來。還有吸菸的朋友,血液裡面都會有更多的紅細胞。要減少這些因素,必須該治療就治療,該戒菸就戒菸,該側臥位減少打鼾就側臥位休息,甚至使用呼吸機改善通氣,當身體感知不缺氧了,也不會搬救兵了,血管裡就不會有過多的成分,也不會造成擁堵了。再打個比方,當我們攝入過多油脂,身體代謝不掉,血脂升高,膽固醇就會增多,這些過多的各種成分就像在一鍋八寶粥裡多加了各種豆子,豆子多了,水少了,能不稠嗎?但是豆子太少了,粥裡水多米少,養分不夠還能讓我們的機體充滿活力嗎?要知道即使是人人害怕的膽固醇,不但參與細胞膜合成,還與許多激素合成,對膽汁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血液成分一個都不能少,多了也不行,水至清還無魚呢。我們先看看斑塊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的血管像分了三層的橡膠管,柔軟而有彈性,管腔最靠內的一層叫內膜,由內皮和內皮下組織組成,內膜非常薄,是三層裡最薄的,而內皮只有一層扁平細胞,正常情況連接緻密而完整。當內皮發生損傷,膽固醇乘機而入,在內皮下沉積,如果沒有措施阻止會越積越多,成了薄皮大餡的大餃子。內皮一旦撐破,裡面的斑塊脫落,血管裡流動的血小板就會一擁而上用身體堵住破口,自以為堵住破損幹了好事,實際形成血栓,或者就在原地堵塞血管腔,或者順著血流開始了到處堵塞的罪惡旅程。所以產生斑塊必須有內皮的損害及血脂的升高,缺一不可。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肥胖、時間等都會傷害我們的血管內皮,只有最後一項是不可抗拒的,其他很多因素都能控制。至於血脂的治療,他汀應該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它可以穩定斑塊,縮小斑塊,甚至消除斑塊,而什麼都能治療的萬能保健品,只是肥了各種大忽悠的腰包。剛才說到血管分三層,中層有平滑肌,血管的收縮全靠這裡,即使血管沒有斑塊,血脂不高,當寒冷、情緒波動、短期大量吸菸時會使血管收縮,遠端心肌供血受阻,便會發生心絞痛。如果收縮痙攣的時間足夠長,心肌缺血時間足夠嚴重,最終導致壞死,形成心肌梗死。即使之後血管舒張了,管腔也通暢了,可是遠端壞死的心肌是不可恢復的,所以,血管不但平時要愛惜,還要戒驕戒躁,避免激情犯罪,控制情緒。血液裡的成分本來就有水,適度的喝水就是在源源不斷地往血管裡輸送水分。如果能正常喝水而且有必要用藥,口服足矣,不必輸液,輸液的過程本身就是對靜脈的一種傷害。另外,輸液對斑塊一點作用也不起,而血管裡的代謝廢物在我們的腎臟就會正確垃圾分類,妥善處理。所以,輸液衝垃圾又是童話大師的傑作。讓我們對血管進行科學呵護,用得久些更久些。童話雖好聽,還要會聽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