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的奶奶,由於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疾病,只要奶奶感到不適,郭文瑞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他的身邊,跑上跑下陪著奶奶去醫院做各項檢查。
奶奶住院期間,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這些勞累繁瑣而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 郭文瑞總是親力親為,任勞任怨。因為患病,老人們胃口不好,郭文瑞總是費盡心思,迎合老人們的口味,不重樣地給老人做飯菜,讓老人吃好。家中的奶奶幾次大病,病急十分,淚眼婆娑的郭文瑞一次次懇求醫生將奶奶從病魔的手中拉回來。在郭文瑞的精心照料下老奶奶安享天倫之樂,奶奶不止一次的流著淚對郭文瑞說:妮兒,不要管我了,我和你爺爺這輩子被幸福的事就是有你這個孫女,我是你沉重的負擔,這樣你連好的婆婆家都找不到,把我送到敬老院吧。
每逢這時郭文瑞跪在奶奶的面前哭著說:奶奶,不,要是沒有爺爺奶奶,就沒有我的今天,你們把我從襁褓中的嬰兒撫養成人,現在你年齡大了,爺爺又不在了,我要是再照顧不好你,我就不是人了,奶奶你放心我就是有一口吃的,我也要讓奶奶先吃!祖孫二人每到此時抱頭疼哭。
每天天不亮,郭文瑞就起床做飯,幫爸爸穿衣服,幫爸爸洗嗽,然後再一點一點地給爸爸餵飯。「小時候,爸爸對我特別好,現在他需要人照顧了,我必須盡心盡力」。說起養父,郭文瑞滿心感激,這些年,哪怕生活再難,她從來沒讓父親在吃喝方面受過一點委屈。等安置好爸爸,她匆匆扒過幾口飯,就開始刷碗,打掃家裡衛生,清洗爸爸和奶奶換掉的衣服,然後去牛棚開始一天的工作。郭文瑞家的牛棚裡現在養著18頭黃牛,牛欄對面堆著碼好的麥秸稈壓縮塊兒和成包的花生瓤,這些牛飼料都是買外地的。「那天卸麥秸稈忙到了晚上兩點」,送貨卡車只管送到村口大路上,文瑞用小車把它們拉到牛棚邊上,然後自己一塊一塊的扛進牛棚。就這樣每塊50多斤的麥秸稈壓縮塊,總重超過一萬斤,都被她扛了進來。
和牛棚相連的是一個很大的青儲飼料發酵池,裡面堆料的高度有一人高,郭文瑞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把玉米杆和著麥秸稈用粉碎機打碎,然後蒙上塑料布發酵一個月。「塑料布得蒙很嚴實,漏氣的地方會發黑,就不能給牛吃了」,郭文瑞用一隻很大的提籃裝著青儲飼料,每籃飼料重有50斤。她每天要給牛兒們餵食兩次,每次十三四籃,這樣算下來她每天挎(方言音kuai)的有1400餘斤,除此之外還要在餵水時加入一些精飼料。如今,郭文瑞養牛已經輕車熟路。餵牛、打掃牛棚,兩個鐘頭就能忙完。就算上栓鼻環這種麻煩事兒,她也能利索處理。然而起初餵牛時,看見牛的兩隻大眼睛,郭文瑞就害怕。打掃牛棚時,要碰上牛發「牛脾氣」,一不留神,一個大蹄子踹到大腿上,疼得鑽心,讓她直掉眼淚。
8年的養殖經驗讓郭文瑞成為群眾口中的「養殖小能手」,無論誰向她請教養殖技術,她都熱心相助。憑著勤奮上進、聰明能幹和熱心助人,她被推薦為小寨嶺村監委會委員和郭嶺組組長,成為鎮上最年輕的生產組長,今年,她又被評為市青年脫貧致富帶頭人。當上郭嶺組的組長後,她發揮特長,積極帶領五六戶貧困戶一起養牛、養豬,為他們提供政策諮詢和技術支持。「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了,我要留在這裡,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她說。對於郭文瑞當生產組長,村裡人都很服氣,也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大伙兒都說:跟著文瑞學,一定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