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迎來中韓建交30周年,推進"抗戰觀"
·考慮到對日關係,研究將美國活動合為"國際觀"的方案
·"歷史學者出身"首次掌管權利的韓時俊
·"回顧金九與蔣介石會面的鬥爭史"
25日,新任獨立紀念館館長韓時俊在忠南天安市獨立紀念館同胞之家前表明就任抱負(左圖)。韓館長在開羅會談前夕的1943年7月披露了白凡和蔣介石(右起)的會面事實等,在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韓中共同抗爭史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果。
他打破了獨立鬥士後代中著名人士被任命為報勳處下屬的獨立紀念館館長的人事慣例,首次任命研究獨立運動史的正統學者。因此,為迎接明年中韓建交30周年,大力推進在獨立紀念館內新設"中韓共同抗戰紀念館"的方案。
獨立紀念館25日表示,檀國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韓時俊(67歲)就任第12任館長。任期為3年。新任館長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和韓國光復軍研究中被評為最高的權威。他於1993年發表的學術著作《韓國光復軍研究》是國內學界首次對光復軍出身的倖存者進行採訪併集中研究未發掘史料,被認為是揭示光復軍歷史實體的力作。在韓中建交之前的1991年,他曾對中國重慶、上海、西安等地進行了20天的考察,追尋了被遺忘的光復軍的痕跡。光復軍為展開國內進攻作戰,與美國OSS(CIA前身)展開軍事訓練的中國西安,也是他的研究成果。
韓時俊館長就任前夕,在京畿道龍仁市檀國大學接受《東亞日報》採訪時表示:"在中韓建交30周年前夕,將推進將紀念館內的8個展館中的1個建成'韓中共同抗戰紀念館'的方案。" 即,要查明1943年開羅會談前白凡金九和蔣介石會晤的內容等,中韓共同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記錄。在提出中韓友好關係歷史根據的同時,還準備吸引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遊客到紀念館參觀。但是,考慮到對日關係等可能成為負擔,政府還在考慮追加美國OSS支援光復軍的內容等,將其作為"國際館"運營的方案。
日本帝國主義日佔時期中韓共同抗爭是韓館長的長期研究領域。他2014年發表的論文《開羅宣言》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稱,美國、英國等國在對日戰爭勝利後,表現出將韓半島作為共同管理對象的動向,臨時政府於1943年5月對此表示抗議,在中國重慶召開了"在華自由韓人大會"。申翼熙、趙小昂等臨時政府相關人士會見了孫文的兒子孫科等國民黨核心人物,要求立即獨立。
韓館長獲得了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會議日誌,在開羅會談之前的1943年7月26日,白凡與蔣介石會面,要求在會談中討論韓國獨立問題。此後,蔣介石在與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會談中貫徹了韓國獨立思想,並在當年11月的開羅會談中,將"韓國獨立"寫入宣言。韓館長表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大韓民國是唯一一個獲得獨立保障的國家","想向海外宣傳從'用雞蛋砸石頭'的日本爭取獨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另外,文在寅政府將2019年臨時政府成立紀念日從1919年4月13日改為11日,也是得益於韓館長的研究成果。韓館長在1945年發掘了臨時議政院會議錄等,得知臨時政府的成立日是4月11日。之前的4月13日是以日本警察內部文件中不正確內容為依據的。韓館長在建國節時,代表了光復後把政府成立日定為建國節是不對的,應該繼承臨時政府法統的歷史學界的主張。
我是喵喵,希望你幸福。
喜歡本篇的話可以三連關注我、點個讚與在看。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