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與醫護站在一起——這一處理醫患糾紛的樣本極具借鑑價值

2021-02-12 護理人

穿過筆直衝天的椰子樹,十幾米高的圓頂棚出現在眼前。如果不是大廳裡那塊顯眼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指示牌,一定會以為到了某個音樂廳。

  急診室設在地下一層。在通往急診科的通道上,到處張貼著醒目的黃底黑字大標牌,上面寫著「暴力傷醫零容忍」。

  7月的一天,急診室外有不少人在等待。這些人臉上雖然掛著「著急」的表情,有的還小聲抱怨著,可秩序依舊井然。

  這裡一向是醫患矛盾的「重災區」。自港大深圳醫院成立起,發生的9起暴力傷醫事件中,有6起發生在這個地方。那名被行政拘留10天的孩子媽媽,就是在這裡,將前來解釋的護士踢傷。

  也是同一個月,一名患者家屬,用高跟鞋踢傷一名護士,致使該護士腎挫傷。事情的起因則是病人「哎喲」了一聲,病人家屬誤認為是護士故意弄疼了病人。

  去年3月,一名女患者在此等候就診。因等候40分鐘沒看上病,其丈夫一怒之下推搡了分診臺的一名男護士。等他們回到廣東惠州的家後,依舊被警方處以行政拘留3天。這名女患者甚是委屈:丈夫雖然動了手,但沒打傷人。「而且我們願意道歉,醫院為什麼不接受?」

  這些暴力傷醫事件發生後,醫院均啟動了相同的程序:報警。

  「我們要讓病人知道,『鬧』不解決問題。」急診科主管朱嘉理在「鬧」字上停頓了一下。他還是急診科醫暴危機應對小組的負責人。

相關焦點

  • 康達醫院醫護骨幹獲得醫療糾紛預防處理「護身符」
    8月24日上午,康達醫院組織醫護骨幹150餘人,參加了縣衛健局主辦、康達醫院承辦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培訓會,聆聽了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碩導劉鑫所作的關於《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解析講座,獲得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護身符」。劉鑫教授還擔任《證據科學》、《中國法醫學雜誌》編輯部主任,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
  • 醫患權利與醫療糾紛
    [1]杜治政.醫患關係面臨的課題:利益的衝突[J].醫學與哲學,2002,23(11):4-8.[2]李墨熙.基於權利衝突視角的醫患信任危機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8.[3]李一萍.L市醫療糾紛處置對策研究[J].醫學與法學,2017,9(5):69-71.
  • 新聞熱詞:緊張的醫患關係,醫患糾紛的英語怎麼說
  • 為保障醫患安全,這家醫院為醫生配備了報警手環
    高級別的安檢或者高技術的硬體,真的能降低醫患糾紛中的人身傷害風險嗎?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吉林網1月13日,陝西省人民醫院相關工作人員透露,考慮到醫院床位多、人流動量大的實際情況,為保證醫院內的醫患安全,該院已購買一批報警手環,並將其中的一部分投入使用。
  • 醫患關係如何破冰—去寒蟬效應
    我每天要看90-100個門診,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醫患糾紛比例,一年也得遇到個兩三回吧?所以我得保護自己。」「作為一個醫生,我也認為現在患者所做的很多檢查有點過度了,但你要明白,如果因為我們沒有做某些檢查而導致漏診誤診的事,誰能來承擔這個責任?醫院麼?不會。患者麼?他們只會對我們抱怨。
  • 護士被掌摑,看看人家醫院是怎麼處理的!
    醫學界日前發文,講述深圳某公立醫院一位醫生,欲起訴無故辱罵自己的患者時,遭到醫院重重阻攔。該事件曝光後,無數醫護網友留言支持醫生。恰好,小編看到一起發生在臺灣的「掌摑護士」事件,當事醫院在這起事件中的應對態度和處理方式,值得上述深圳某公立醫院及無數內地醫院管理者圍觀借鑑。
  • 護士被打,看看人家醫院是怎麼處理的!
    該事件曝光後,無數醫護網友留言支持醫生。恰好,小編看到一起發生在臺灣的「掌摑護士」事件,當事醫院在這起事件中的應對態度和處理方式,值得上述深圳某公立醫院及無數內地醫院管理者圍觀借鑑。事情是這樣的——2013年11月26日,一位名叫王貴芬的桃園縣蘆竹鄉代,因不滿林口長庚醫院李瑋珍護理醫師在電話中核實其身份,婉拒透露其父病情而掌摑護理醫師。
  • 因案施教,警鐘長鳴 ——我院舉辦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分析講座
    為提高我院醫護人員醫療安全意識,正確處置各類醫療糾紛,我院醫療安全辦於2019年11月4日下午14時在門診樓五樓第一會議室舉辦了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分析講座,醫療安全辦公室張忖主任為我院臨床科主任、護士長、醫護人員及規培研究生共100餘人進行了本次講座。
  • 2017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分別是,有何區別?
    在生活中,很多人將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分不清楚,因為這兩種都是發生在患者與院方之間的爭議,都需要進行解決。那麼,2017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分別是,有何區別?下面,法易網小編詳細介紹。
  • 法治背景下自媒體時代醫療糾紛的預防(系列講座 第三節)
    醫療糾紛應對方法及處理流程轉變 一、應對方法轉變 1、硬暴力時代
  • 北大醫院婦產科3名醫生遭患者毆打視頻引發關注,院方:警方已介入調查
    12日晚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發布通報稱,9月22日,該院婦產科赫英東等三位醫生值班時,遭到患者孫某某及家屬鄭某某等三人的無端毆打,警方已經介入調查。一則監控視頻顯示時間為9月22日21時許,一名男醫生在手術室門口與一名男子對話,突然男子伸手推搡醫生,醫生躲避幾下後,兩人扭打在一起,隨後被工作人員拉開,男子仍不依不饒追了上去。
  • 「柔衛甲」助力醫院安防,「平安醫院」的保護神
    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醫患糾紛引起的社會治安事件不但影響醫院正常醫療秩序
  • 院長帶領全體醫護大跳抖肩舞,網友直呼被治癒了!
    ,百名醫護一起「抖」。影片中上百名醫護人員甚至是院長全都傾巢而出,站出來「抖一抖」。輪到院長室的4位院長時更是讓大家笑翻,尤其是院長劉俊鵬表演時更是爆笑,讓網友紛紛直呼「我嘴角守不住啦」、「院長我知道你盡力了,但你抖的不是肩膀啊...」、「看完被治癒了」。
  • 院長帶領全體醫護大跳抖肩舞,網友直呼被治癒了
    ,百名醫護一起「抖」。影片中上百名醫護人員甚至是院長全都傾巢而出,站出來「抖一抖」。輪到院長室的4位院長時更是讓大家笑翻,尤其是院長劉俊鵬表演時更是爆笑,讓網友紛紛直呼「我嘴角守不住啦」、「院長我知道你盡力了,但你抖的不是肩膀啊...」、「看完被治癒了」。
  • 暴力傷醫頻發,醫護變為出氣筒....借鑑臺灣醫護人員如何自保
    張志華說,急診或開刀病房最常發生暴力事件,國內輕症者習慣到大醫院急診,等待一久,醫護人員就成出氣筒;而開刀本有風險,若手術結果與家屬期待不符,就可能有衝突。成大醫院鬥六分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簡立建指出,酒醉者也是醫療暴力的高危險群,不少人酒後稱腹痛嘔吐掛急診,突然就一拳打向護理人員。醫護人員一旦被打,工作熱情大受影響。「遇到急診暴力,就算學佛的也會動怒!」一名在急診超過十年的資深護理長感嘆道,她的同事則因為幫感冒孩童打針,沒有一針就上,竟被家長呼巴掌,足足請假一周。開業精神科醫師賴奕菁曾遭前來看診的女病患拉扯頭髮,臉部被抓傷。
  • 醫院為醫護人員配報警手環上熱搜,網友評論說出了關鍵……
    據澎湃新聞報導,陝西省人民醫院購買了一批報警手環,部分投入使用,相關安保措施還在規劃中。該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陝西省人民醫院很重視保障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安全,考慮到醫院床位多、人流動量大的實際情況,為保證醫院內人員的安全,院方正規劃一系列安保措施。比如為醫生配備報警手環、在病房安裝報警按鈕等,希望能夠切實保障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安全。此消息一出,熱議聲不少。這麼做是激化矛盾還是防範於未然?
  • 杞縣人民醫院召開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討論會
    9月10日下午,我院在門診部三樓會議室召開了醫療糾紛案例分析討論會。本次會議由副院長馬榮醫政科、醫患辦及科室主任參加了學習與討論。        會上,馬榮副院長首先就我院的醫療糾紛情況進行了通報,並根據醫療糾紛發生的數量變化及發展趨勢,詳細說明了醫療糾紛發生的科室分布、糾紛原因及我院防範和處理糾紛所採取的措施和成效,指出,我院在縣衛健委的指導和縣醫調委的協調以及縣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醫療糾紛呈平穩和逐年下降趨勢。
  • 年底了,河南一縣醫院辭退多名醫護人員!
    因為疫情的影響和醫保的錢袋子捂緊,監管力度空前加強,直接導致了一些中小型醫院「欠收「。所以,由於部分工資停發或拖欠,而導致醫護人員離職或被辭退的事情,今年多地已發生多起。  那次事件之所以引起巨大反響,一是裁員人數太多,二是還要被裁人員在辭職書上簽字承認是「自願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