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過年,你會想起什麼呢?迎春花市的百花香,年貨街的買賣聲,揮春上的油墨味,當然少不了那滿屋飄香的煎堆味。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圓滾滾的煎堆,年味十足!
過年添喜氣,點可以冇油氣!近日,正是南莊家家戶戶油鍋升起,煎堆炸起的時候。
但是,南莊不同地區的家庭炸的煎堆也有不一樣。大致來說,南莊羅格圍以麵團炸空心煎堆為主,而吉利圍則會用爆谷做餡料,製作爆谷煎堆。
煎堆,作為南莊人過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出購買,但還是有少數人仍然堅持在家製作。大概是覺得,這樣才夠原汁原味。
春節臨近,龍津騰湧的關芬便開始張羅整煎堆,街坊鄰裡都齊齊來幫手。她說,「一年到頭,總要碌一碌,讓香氣香香間屋,年味才到了。」
吉利圍爆谷煎堆有三字訣:壓、猜、包。「壓」指的是爆谷餡被捏成圓球後,要壓實,以防餡料鬆散;「猜」指的是和面,即和麵皮;而「包」則指用和好的麵皮包住壓好的餡料。
似乎只要幾個人坐到一塊,什麼巧活都能做。碾花生、融糖漿、捏餡料……大家分工合作,不出一小時,一個個煎堆就包好了,廚房裡的油鍋已然燒開。
「嗞」的一聲,白胖胖的煎堆放下鍋。在滾油的滋潤下,煎堆慢慢膨脹變圓,顏色也從白色變成淺黃、深黃、金黃。
「大煎堆很容易頭重腳輕,所以要儘量放滿這個鍋,讓他們相互擠壓固定。」守在鍋邊的阿姨不斷地用篩子的底部在煎堆上輕壓、打圈,讓其受熱均勻。
香醇的花生油慢慢把煎堆浸染至金黃,噴香的氣味順著窗口瀰漫在外頭,村裡的年味更濃鬱了。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炸煎堆象徵著來年「有油水」,飽含著人們對闔家團圓、生活美滿的祝願。
「煲好的糖水,要逆時針或順時針倒進糯米粉裡,之後就要和面。」伴著倒下的滾滾糖水,趁著騰騰熱氣,瓊姨和同伴三兩下就和好了麵團,站在身邊的年輕人都在認真地記著步驟。
近日,紫南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舉辦了「傳統煎堆DIY製作活動」,共吸引了30多名村民參加。瓊姨與幾位紫南慧心坊成員擔任了活動的導師,教大家製作羅格圍過年傳統美食——空心煎堆。
已到中年的瓊姨小時候常在年前就陪著母親串門炸煎堆,一來二往,自然就掌握了做煎堆的技巧。嫁人之後,瓊姨給家人做煎堆,這一做,就是十六年,從未間斷過。
「做空心煎堆最難的就是收口,這口收得好,炸出來的煎堆圓碌碌。」瓊姨取一小塊麵團,捏成薄薄半圓碗形向身邊的學員示範。
只見瓊姨右手慢慢捏薄,左手的虎口逐漸的縮小讓麵團收口處成一洞,再快速的捏緊收口,做成中間空心的煎堆坯,麵團粘手時,她還用少許糯米粉作手粉,動作嫻熟。
新鮮出鍋的煎堆,表皮炸至金黃微焦,鬆軟可口,一口咬下,煎堆挾裹著的花生油瞬間溢出,甘香無比。
吃著第一次製作的煎堆,來自紫南村頭村的王小姐對自己的作品打了80分。她說:「雖然製作煎堆的工序比較繁瑣,但是在這次活動中感受到了濃鬱的年味,希望這項傳統可以代代傳承下去。」
無論是吉利圍的大煎堆,還是羅格圍的空心煎堆,製作工序都頗為繁瑣。但「年味」正是從這繁瑣中蔓延開來。
一戶人家要炸煎堆,左鄰右裡都來幫忙,你幫我炸完我幫你炸。適合炸煎堆的好日子,大家都忙著串門炸煎堆。
幾個人圍坐一起,煎堆很快就做好了,但是話題,好像怎麼也說不完。過年的熱鬧氣氛,悄悄地飄遍了大街小巷。
今年,你屋企開油鍋炸煎堆未啊?
來源 | 佛山新聞網
鳴謝 | 紫南村委會 龍津村委會
編輯 | 馮翠萍
(醉美南莊,南莊人的微信公眾號,長按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