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南莊又聞煎堆香,年味十足

2021-02-26 醉美南莊

說起過年,你會想起什麼呢?迎春花市的百花香,年貨街的買賣聲,揮春上的油墨味,當然少不了那滿屋飄香的煎堆味。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圓滾滾的煎堆,年味十足!

過年前15天左右,南莊不少家庭都會開油鍋炸煎堆、炸油角、炸蛋散,準備過年食品,希望新一年有「油水」。

但是,南莊不同地區的家庭炸的煎堆也有不一樣。大致來說,南莊羅格圍以麵團炸空心煎堆為主,而吉利圍則會用爆谷做餡料,製作爆谷煎堆。

今天,南莊君就以空心煎堆為例,給大家講講南莊的「年味」。

麵粉、糖、油要備足,面擀、面盆、篩子、油鍋洗乾淨。過年熱熱鬧鬧的氣氛,大概是從張羅各式材料,選個良辰吉日開油鑊炸煎堆間走出來的。這不僅僅是為了做一件地道小吃,還是為了討個吉祥,嘗個真正的年味。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熬糖水,之後將糖水逆時針或順時針倒進糯米粉裡,和面。等到面有足夠的粘性,可以成型,便開始捏麵團。

取一小塊麵團,捏成薄薄半圓碗形,右手慢慢捏薄,左手的虎口逐漸的縮小讓麵團收口處成一洞,再快速的捏緊收口,做成中間空心的煎堆坯。如麵團粘手,可用少許糯米粉作手粉。

「嗞——」燒熱油鍋至6成熱後,便把煎堆粉團放下鍋。

期間,要不斷地用篩子的底部在煎堆上輕壓、打圈,讓其受熱均勻。白花花的麵團在滾油的滋潤下,慢慢膨脹變圓,越「碌」越大。顏色也從白色變成淺黃、深黃、金黃。

香醇的花生油慢慢把煎堆浸染至金黃,噴香的氣味順著窗口瀰漫在外頭,村裡的年味更濃鬱了~

當煎堆膨脹到一個球的時候,就用篩子輕輕撈起,甩一下油,放進盆子中。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NO!還有最後一步。煎堆剛炸出來,鑊氣很重,你需要等待1分鐘左右,讓這道氣歇一歇。然後,趕緊壓實成扁狀。

對於等待的那個時間,很考技巧。因為太早,煎堆不易成型,而太晚,煎堆皮已經變硬,也難以成型。

煎堆,作為南莊人過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雖然現在大多數人都選擇外出購買,但還是有少數人喜歡在家用薪火灶炸。大概是覺得,這樣才夠原汁原味。

熬糖水、和面、捏粉團、下鍋煎炸……步驟雖然繁瑣,但最讓人懷念的就是那個放下手機,與家人一邊搓麵粉一邊聊天的時光吶。

有時候,一幫鄰居好友也來幫忙,你幫我炸完我幫你炸。適合炸煎堆的好日子,大家都忙著串門炸煎堆。幾個人圍坐一起,煎堆很快就做好了,但是話題,好像怎麼也說不完。過年的熱鬧氣氛,悄悄地飄遍了大街小巷。

新鮮出鍋的煎堆,表皮炸至金黃微焦,鬆軟可口,一口咬下,煎堆挾裹著的花生油瞬間溢出,甘香無比。

雖然兩地的煎堆各不相同,但都象徵著金銀滿屋,收穫豐盛。這份「年味」,飽涵著人們對闔家團圓、生活美滿的祝願。

相關焦點

  • 煎堆碌碌 金銀滿屋| 煎堆做法分享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一到家歷新年,家人就會準備這種過年用的年貨,有餡的,一般用的是砂糖和爆米花,現在還會加點椰茸絲和葡萄乾在裡面就是要挑下穀殼,米味真的是好香,白砂糖拌一下,加點椰茸絲和葡萄乾做法:1、先把清水加熱成溫水,把砂糖溶了,倒入糯米粉後揉均勻,做成一塊約7釐米的胚子,包入調好的餡料,收口搓成圓球頭,放入裝有白芝麻的盤中滾一下,變成一個芝麻球就可以了!
  • 煎堆香、年味濃!帶你見識南莊的炸煎堆手藝
    迎春花市的百花香,年貨街的買賣聲,揮春上的油墨味,當然少不了那滿屋飄香的煎堆味。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圓滾滾的煎堆,年味十足!過年添喜氣,點可以冇油氣!近日,正是南莊家家戶戶油鍋升起,煎堆炸起的時候。但是,南莊不同地區的家庭炸的煎堆也有不一樣。大致來說,南莊羅格圍以麵團炸空心煎堆為主,而吉利圍則會用爆谷做餡料,製作爆谷煎堆。
  • 【過年】煎堆轆轆 金銀滿屋
    煎堆是珠三角地區的一種過年應節食品。據說這種食物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秦漢時期,據文字記載唐代稱「煎堆」為「碌堆」,從初唐詩人王梵志「貪他油煎錘,愛若菠蘿蜜」的詩句裡,可以知道煎堆該是唐朝長安宮廷中的上乘食品。
  • 煎堆轆轆,金銀滿屋
    「 敘 」昨天朋友問,有沒有自己在家裡弄點家鄉味年菜,過「肥」年。
  • 金黃酥脆的油角和蛋散,滋啦一聲炸出的是廣東的年味【筷子頻道】
    酥酥脆脆的年味祝您家肥屋潤、家財百萬『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每到春節前夕,廣州人就會在家炸油角、煎堆、蛋散、糖環等春節小吃,大街小巷飄滿油香味,這稱為『開油鍋』,寓意紅紅火火、衣食無憂。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兩樣春節必備小吃——油角和蛋散。油角形狀像錢包,裡面塞滿糖、花生、芝麻,有錢包飽脹的好兆頭。
  • 唔系冷手執個熱煎堆,系冷手吹個熱煎堆!
    美味的煎堆,你家開始做了嗎?「年晚煎堆,人有我有。」作為廣東地區的必備年貨,這句話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廣來說並不陌生。所謂年晚,一般指的是到農曆臘月十五。過了這天,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爆谷、片糖、芝麻、花生、麥粉之類的東西,五天之後,就會喚上左鄰右裡一起來做煎堆。早在明末,「廣東徐霞客」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已有記載:「廣州之俗,以烈火爆開糯谷,名曰爆谷,為煎堆心餡。」
  • 這個順德煎堆不一般!
    煎堆見得多了,但你見過足球大小的煎堆嗎?今日(22日)上午,直徑23.4cm的大煎堆在順德北滘三洪奇公園新鮮出爐!這個煎堆色澤金黃、膨大滾圓,尺寸比一個直徑為21.5cm的標準足球還要大1.9cm,一舉斬獲三洪奇煎堆廚藝大賽的冠軍。比足球還大的煎堆,你見過嗎?
  • 必吃丨過年和TA不得不吃的10款年味
    笑口棗外形圓圓萌萌,外表裹上炒香的白芝麻,香甜暄酥。煎堆是廣東及港澳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的意思。可是上面有紅色花狀物體的石榴花煎堆卻別有寓意,因為形似石榴,所以有多子、生貴子的意思,想要寶寶的你們不妨趁春節買一對石榴花煎堆討個好意頭哦。
  • 水南社區「志願同行 溫幼暖老」新年派煎堆
    2日,水南社區組織居民志願者和新市民親子志願者家庭繼續開展春節前的煮煎堆、角仔送祝福活動,讓新市民更好地融入社區生活的同時,讓收到祝福的家庭多一種親切、多一份年味。       2日上午8點開始,水南社區服務中心聯合幸福院和小候鳥驛站共同開展「志願同行,溫幼暖老」新年煎堆活動。
  • 這些香港傳統年菜,只看菜名你知道是什麼嗎?
    各種傳統新年美食已經迫不及待,「強勢進駐」了香港的各大食肆,讓人的心和胃都能感受到濃濃年味。香港的傳統年菜,講究「好意頭」,菜餚的名字,要有吉祥的寓意。這些帶著新年祝福的地道美食,只看菜名你能猜到是什麼嗎?「盆滿缽滿」指的就是盆菜。
  • 【暖心音頻】骨碌碌攜眾小朋友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土豪隨意~~) 這麼多真誠的祝福,骨碌碌徹底被感動了,都別管我,讓我哭一會兒先%>_<%聽不了音頻的親,骨碌碌幫您整理了文字版,感受一下:【最有邏輯的祝福】骨碌碌你好,我叫劉奕誠,我今年4歲了。
  • 年味│排骨燒年糕!初二吃了長高高!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娘家(手動微笑)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嶽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
  • 布碌侖驚見一名男子躺臥街頭,不少路人驚嚇不已!
    布碌侖(布魯克林)日落公園5日驚見一名男子躺臥街頭,看上去毫無意識,不少路人經過時都驚嚇不已,紛紛打電話報警。「嚇死我了!」
  • 白男躺臥布碌侖街頭 華人目擊「嚇死我了」
    (蕭小姐提供)布碌侖(布魯克林)日落公園5日驚見一名男子躺臥街頭,看上去毫無意識,不少路人經過時都驚嚇不已,紛紛打電話報警;「嚇死我了!」一名華裔目擊者說,沒想到這情境真實的發生在自己面前,頓時不知所措。
  • 梧州城內,年貨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買雞公仔,還是「掂過碌蔗」
    眼看2017年春節快要到了,梧州城內過年的氣氛也越來越濃。君不見,許多大型超市早已布置好了「年貨街」,各種賀年飾品擺滿了商場,大學路和鴛江麗港的年花年桔也開始陸續「上線」,「年又過年共慶歡樂綿綿」、「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這樣的賀年歌曲又開始在大街小巷了無限循環了。
  • 年味十足的傳統零食,讓你紅紅火火的過一個新年
    臨近年關,依然家家戶戶在積極的準備年貨,來犒勞一年以來的辛勤努力,也期望新的一年裡能積累一些「福」氣。小時候最愛的零食莫過於各式各樣的糖果了;家長總是不讓多吃糖,唯有過年的時候百無禁忌,簡直是小時候最大的幸「福」了~一塊糖可以滿足許久對甜食的渴望。黑芝麻花生糖可以說是這個時候最令人滿足的小吃了。
  • 性虐待11歲女生 布碌侖公校男老師被捕控罪 (圖)
    據PIX11報導,周一(4月15日),紐約市布碌侖P.S.244公校小學男老師,29歲的丹尼爾·聖地牙哥(Daniel Santiago),因涉嫌與一名11歲女生有不正當接觸被警方逮捕拘留,並被指控性虐待17歲以下兒童(sex abuse a child under 17)和傷害17歲以下兒童(acting in a manner to injure a child under 17
  • 政府加大對橙色區域檢查力度 布碌崙中餐廳多次通過考驗
    位於布碌崙8大道華裔社區的一中餐廳因被歸為橙色區域內,致其生意遭嚴重打擊,但通過了政府近期的多次防疫檢查。州府從本月8日開始,關閉了位於紅色區域的非必要行業,並要求紅色區域附近的橙色區域關閉學校,且餐館僅允許每桌最多四人的戶外用餐。據布碌崙6大道交62街的金皇廷大酒樓負責人陳善莊介紹,因華裔顧客大多與親友前來聚餐,故人數稍多時,便須坐在兩桌上。這令顧客們抱怨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