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那麼多食品安全的科普了,
是不是已經有點掌握了造謠的門門道道,
能抵擋住一般的謠言了?
但是!
現在居然有一些
專家、大V、網絡意見領袖
開始「滿嘴跑火車」!
2014年5月,
一位「網絡意見領袖」在
其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舌尖上的中國2」裡
蕨菜、魚腥草等可致癌》的文章。
文章指出,
魚腥草中含有的馬兜鈴內醯胺
能對腎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並能導致上尿路上皮癌!
有大V身份的加持,
再加上文中那些不明覺厲的專業詞彙,
廣大網友信以為真,奔走相告——
「魚腥草致癌」「魚腥草不能吃啦」!
幸好,在該博客文章發表後不久,
《生命時報》援引植物學專家觀點
對魚腥草毒性進行了科學解讀;
2016中國食品闢謠論壇上,
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布的三大食品謠言也指出了
「魚腥草會導致腎病腎癌」說法
「邏輯推演不夠嚴謹,結論有失慎重」;
2017年4月,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以下簡稱「國家食藥監總局」)
官方網站連續發布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
「魚腥草致癌「位列第十。
看看,不愧是「網絡意見領袖」,
連闢他造的謠的力度都比其他消息要大。
這連續不斷的錘,
都不是實錘,而是十錘了!
我們現在來科學地說說
魚腥草到底會不會致癌。
要說這問題,
就得先了解什麼是馬兜鈴內醯胺。
馬兜鈴內醯胺是馬兜鈴酸的主要代謝產物,
而馬兜鈴酸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列為一級致癌物。
那馬兜鈴酸是什麼呢?
馬兜鈴酸是一種化學成分,
大部分馬兜鈴科的草藥含有馬兜鈴酸,
目前已知有60多種中藥材,
如關木通、青木香等含有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確實有毒,這早有定論!
咦?說了半天,不是要闢謠麼?
怎麼句句都在贊同之前的消息?
別急,這裡有個最重要的點,
魚腥草不是馬兜鈴科的植物,
不含馬兜鈴酸,
他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
那馬兜鈴內醯胺有毒嗎?會致癌嗎?
目前,馬兜鈴內醯胺是否致癌尚不明確。
從細胞毒性來看,
馬兜鈴內醯胺-I
具有一定腎毒性和抑制細胞生長作用,
但魚腥草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醯胺-BII、
馬兜鈴內醯胺-AII、馬兜鈴內醯胺-FII,
並不含有毒性的馬兜鈴內醯胺-I。
還有一點,
魚腥草中馬兜鈴內醯胺含量極少,
無需擔心。
研究數據表明,
曬乾後的魚腥草中提取馬兜鈴內醯胺,
含量為0.016克/千克。
日常食用的魚腥草均為新鮮植物,
含水分較多,
那麼1千克新鮮魚腥草
所含的馬兜鈴內醯胺就更少了。
考慮到一般消費者每次食用魚腥草的量,
吃進體內的馬兜鈴內醯胺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
「魚腥草致癌」的結論缺乏科學證據。
看到了嗎?
「網絡意見領袖」也不一定說的都對,
那我們該怎麼分辨誰對誰錯呢?
兩個方法,
第一,多關注官方媒體。
第二,別看廣告,看療效啊!
專家指導:劉肅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檢測方法組副組長
最後,小編溫馨提示來啦!微信又改版了,茫茫信息流中,小編就怕與您錯過。下面,只需三秒,將我們設為星標,我們繼續與您一起關注三農,傳播科普知識~看,就是這麼簡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