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厝有個慈善環保站,每天村裡的志工風雨無阻,收集各類廢品、垃圾,並將廢品賣的錢拿去救濟別人。這種精神值得讚揚。」近日,鴻山鎮下村幹部小王打電話告訴記者。
原來,小王在蓮厝給村民翻建房屋放樣時,發現旁邊一間綠色的石構房,寫有「慈濟蓮厝環保站」幾個字樣,好奇之下他走了進去,才發現這裡別有天地。昨日,在小王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這間略顯簡陋的環保站,兩名中年人正在整理琳琅滿目的廢棄物品,準備裝車運走。而收集到的廢棄品中最多的是各種飲料瓶子,整個環保站猶如一個小型的垃圾回收站,雖然簡陋,但卻十分有序。
主持環保站日常工作的王麗秧告訴記者,村裡很多熱心村民都主動幫他們做好環保工作,這些人中有普通村民,也有店鋪老闆,經常活躍的有十多人,年紀最大的已經73歲了,而將這些人聚集在一起都是因為大家懷著一顆倡導環保、發揚慈善的心,她們把自己稱之為「志工」。
王麗秧說,環保理念不只是撿撿垃圾而已,還要從自我做起,「每次去買菜我都會自帶環保袋,買魚則會帶上個盆。」王麗秧還經常到周邊村居做志工,在撿拾海漂垃圾活動中都有她的身影,而她的行為影響著周圍的村民,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與她一起做環保,不少以前只想著打麻將的中年婦女開始從「將友」轉為「志工」。這支自發組成的環保隊伍也因此不斷壯大。
今年58歲的王麗秧主持環保站已經有5年時間了,看著環保站影響日漸擴大,王阿姨倍感欣慰。她告訴記者,剛成立時,幾名加入的志工乘車去做志工活動時,發生了車禍,受傷的志工被送往泉州治療,當時村裡就有閒言閒語,覺得志工是沒事幹吃飽撐著,且沒撈到啥好處。王阿姨心裡堵得慌,就自己跑去泉州照顧受傷志工一個星期,「當時抹了好幾次淚,差點就堅持不下來了。」但想到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王麗秧咬牙堅持了下來。王阿姨說,做善事不僅鍛鍊身體、奉獻愛心,也淨化了自己的心靈,從中受益匪淺。有一陣子,她兒子不讓她碰三輪車,因為她在剛學會蹬三輪車準備去收廢品的時候,因為操作不當連人帶車撞了牆,手都撞折了,但她沒敢跟家裡人說,更沒有和村民講,「我怕兒子會反對我做環保,也擔心村民再次說三道四。」
沒有過不去的坎,現在環保站的愛心行為得到越來越多村民的認可,環保站每個月變賣廢品數量持續在增加,從五年前的每月千把來塊錢,到現在每個月賣廢品的愛心款已經有五六千元,許多村民都會主動打電話讓環保站的志工去收廢品,就連環保站的站點也是志工無償提供的房子,他們將廢品變賣得來的善款有序地送到最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中。
王麗秧和她的志工夥伴們每天依然會穿梭在村裡收集廢品,而他們就像小蜜蜂一般,將愛心傳播出去,而這種愛心正從環保站逐漸蔓延開來,溢滿村居。
(記者 邱育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