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兩廣市場建設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1998年開業之初,大部分經營戶從河東沙街、河岸市場搬遷至此。從2003年開始,兩廣市場的批發生意漸成氣候,逐漸發展成為梧州乃至桂東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至2016年5月,經營戶已由原來的200多戶發展到近1300戶,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
然而,「發展」為兩廣市場帶來機遇的同時,由於市場自身的規劃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環境「五亂」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兩廣市場內,原本就不寬的街道與樓距,因為商家加蓋的違章建築和佔道經營亂象,顯得更為狹窄,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想開進來都難;
市場用電負荷不斷增長,老舊的線路和原來僅有的一個配電房,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經營戶的用電需求,於是電線亂拉亂搭現象日益嚴重;
商戶的生產、經營、倉儲與居住場所,都在同一棟小樓內,商鋪內過多存放可燃物品,消防隱患大;
市場缺少專用的停車區和卸貨區,車輛無序停放經常會造成交通堵塞;
缺乏衛生和環境管理,髒亂差、噪聲擾民等問題存在多年;
地下自來水管年久失修、鏽蝕嚴重,需要不斷維修,每年流失自來水費用20萬元以上;
排汙管堵塞嚴重,難以全面整修,每逢下雨市場內汙水橫流。
其中,市場的消防隱患和用電安全問題尤為突出。
據統計,自2009年至2016年5月,兩廣市場共發生了8起火災安全事故,其中6起是由於用電不慎引發,另外兩起則分別是生產事故和用火不當造成。2016年年初,消防部門對兩廣市場A/B區550戶商家進行全面檢查,近7成商家被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但其中不少經營戶對存在的問題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
兩廣市場存在的種種弊端,關乎著市場眾多商戶及周邊居民的安全,也制約了市場的發展,整治勢在必行。
實際上,多年下來,有關部門針對兩廣市場亂象開展的整治行動,幾乎年年都有,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實際效果卻並不明顯,很多亂象被打壓下去後,很快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