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飛馳而來的火車長鳴聲打破了這個邊陲小站短暫的寧靜,讓這個位於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與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交界處的大龍站開啟了新的一天的繁忙。
大龍站位於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大龍鎮,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範圍內的四等站,也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最東端與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分界站,始建於1973年。站內不設客運業務,主要辦理貨運的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車站所在的大龍鎮素有「黔東門戶、荊楚咽喉」的稱號,地處西南地區和中南地區的結合部,是貴州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和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此地資源豐富、能源充足。周邊地區錳礦、汞礦、鉀礦、煤礦、鉛鋅礦和重晶石儲量十分豐富,其中錳礦和鉛鋅礦金屬儲量分別達到9000多萬噸、12萬噸,鉀巖石儲量達50億噸,重晶石佔全國已探明儲量的80%以上。電力供應充沛,國家電網覆蓋開發區全境,有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變電站、35千伏變電站各1座,華電大龍2×300MW發電廠1座,是貴州「西電東送」工程的重要支撐點。
1973年,湘黔鐵路建成通車,大龍站隨之投用。一開始作為職工通勤與乘客出行的重要站點,當時也是熱鬧非凡,隨著時過境遷,乘客越來越少,直至1997年,大龍站不再辦理客運業務。現在很多人或許都不太知道大龍站的存在,甚至於一些當地人也不甚了解。
大龍站客運業務雖然沒了,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但是依然繁忙。20世紀80年代,大龍鎮依託鐵路建成了物流中轉站,不僅成為黔東、湘西主要的區域物流運輸集散中心,還成為貴州三大物流貨運地之一。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應集團公司及車務段號召,大龍站積極打好貨運增量戰,及時擴充業務範圍,招攬周邊各大企業,與大龍經濟開發區達成緊密合作。時至今日,貨運總裝374994噸、卸2167681噸,裝車數6140輛、卸車數32802輛,完成了生產任務並實現了穩步增長。
同時,大龍站在貨運物流方面有著地理優勢,故貴州東部陸港有限公司在大龍以鐵路為中心建立無水港,致力打造依託湛江港出海口,逐步構建輻射銅仁、玉屏、福泉和四川部分地區的現代化國際陸港物流服務平臺,大龍由此成為「貴州內陸開放要地的橋頭堡」戰略地位。目前,東部陸港還在建設中,大龍站之後的貨運量必將更加龐大。
早上八點整,接班職工早已洗漱完畢,整理妥當,整齊的在內做著每日交接班固有的程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工作中各崗位人員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執行作業標準,有序地組織大龍站這個「口子站」的車流運輸,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
寒來暑往,大龍站屹立於此已有四十七年,歲月崢嶸,風採依舊。隨著與周邊各大企業的的深入緊密的合作,大龍站勇擔重則,必將迸發出全新的面貌。
一聲汽笛長鳴,列車轟轟烈烈向遠方駛去,像是一聲道別轉後去奏響前方更多默默堅守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