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即將上映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由於前夫對農婦李雪蓮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
於是李雪蓮走上告狀之路,從鎮裡到市裡,甚至到了北京,就為了證明這句話是假的,告訴大家:我不是潘金蓮。
這條告狀之路,用了二十年。
前兩天,小丑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內容和馮導這部新作類似。
同樣是一個女人多年來一根筋地堅持做一件事。
但做這件事並非為了她自己,而是為了救她弟弟。
這個過程,堪稱印度版《我不是潘金蓮》。
咱先看看女主角為啥事救弟弟。
這個畫面,可能暫時看不懂在幹嗎:
鏡頭一轉,出現了男主角的境況,這下您多少猜到了吧。
來個全景。
是的,監獄。
男主角沙拉布吉特坐牢了,這一個個牢籠,其中之一就關著他。
這是警方剛抓了沙拉布吉特之時,囚禁他的地方。
李雪蓮因為一句莫須有的話,二十多年來走訪上訴。
和李雪蓮一樣,姐姐也長時間地為了弟弟走訪上訴。
因為,弟弟沙拉布吉特的罪名也是莫須有的。
坐的是冤獄。
推薦這部2016年的印度電影:《印巴冤獄》。
只有120多人評價,豆瓣評分似乎不是很給力,7.3分。
不過在爛番茄上,觀眾滿意度達到了85%。
不過,評分一向也就做為參考,自己覺得好才是真的好。
您看看這款合不合您口味。
本片不再是以往我們看到的大多印度電影那樣,充滿了樂觀,正能量,在宗教,神的庇佑下,人定勝天的故事。
相對於我們常見的印度電影而言,《印巴冤獄》更為寫實。
因為本片正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
看過《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朋友,應該還對片中所述的印巴問題記憶猶新吧。
這兩個毗鄰的國家,由於歷史問題,關係總處在矛盾之中。
同樣是宗教信仰很濃的國家,百姓心裡總會依照神諭,心裡有著兩國人民都是兄弟的概念;但是站在各自國家的角度上,卻又站在對立面。
《印巴冤獄》的故事起於80年代。
那時候,印巴兩國的邊界沒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
邊境上,也就是只有這樣一塊指示碑而已。
如果距離這塊碑遠一點,沒看到,或者沒有注意,一不小心,印巴人民就越界了。
《印巴冤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男主角印度農民沙拉布吉特因為一次醉酒,越過了邊界線,到了巴基斯坦境內。
不巧,被巴基斯坦警察抓了。
而巴基斯坦軍方逼迫沙拉布吉特承認自己是一名間諜及恐怖分子。
於是,冤獄就這麼坐開了。
這就有了姐姐多年以來不斷堅持上訪營救弟弟的過程。
而難度是賊大的。
畢竟,姐姐要救的,是在另一個國家坐牢的弟弟。
片中的時間跨度很長很長。
長到社會從電視機,遍地公共電話時代,發展到了智慧型手機,電腦的時代。
長到年輕的女子變成了老婦,幼小的子女長大成人。
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本片大幅度削弱了我們常見的印度電影元素—歌舞。
130分鐘的電影,也就在開場的時候有一段短短的歌舞而已。
更多的,則是圍繞這個事件,講述了印巴兩國間的社會現象,以及包括姐姐在內的人物眾生相。
有我們常見的政府不做為
民眾靜坐求說法
還有吃瓜群眾。
除了這種廣角上的社會現象,本片還從個體角度,講述了這一事件帶給沙拉布吉特身邊人的痛苦。
沙拉布吉特被抓走之時,小女兒還在媽媽肚子裡。
女兒和父親唯一的一張合影,就是父親和挺著孕肚的母親的合影。
沙拉布吉特的妻子則硬生生地做著一個活寡婦。
她最珍貴的年華,她的生活,全因這個事件被毀。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對她來說,命運很不公平。
另外,對於這個事件下的人性,本片也表達得很細膩。
我印象很深的是那場親人們多年後探監沙拉布吉特的戲。
探監結束後,雙方都不舍,但卻不是雙方互相拉扯,老淚縱橫地喊著不要走這類套路。
而是監獄中的沙拉布吉特背過身去痛哭:「我的勇氣已經消失殆盡了。」
我覺得這才更為真實。
固然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堅強,但是每個人的極限不同。
對於被關了那麼久冤獄的人而言,天天過著的是一成不變的生活,看著的是四面牆。
《大追捕》中,張家輝被關了幾年,出來後已經變得不會說話了。
《肖申克的救贖》中,老囚犯出了監獄,卻無法融入社會,更為廣闊的天地,給他的安全感反而還不如那個小小的監獄,於是,獲得自由的他卻選擇自殺。
長時間的冤獄,將一個人的熱情和希望逐漸磨得消失殆盡,將人的性格變得脆弱,敏感,我覺得這才更貼近現實。
我個人沒有把《肖申克的救贖》放在我最喜歡的監獄片第一位。
因為我覺得安迪其實還是一個被英雄化的人物,越獄以後,他就能立馬開始嶄新且美好的生活。
故事好看,安迪最終逃獄的結尾很燃,也很勵志,但我感覺其實過於理想化了。
並不是說像安迪意志那麼堅強的人沒有,但這樣的安迪,不屬於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我最喜歡的監獄片是《因父之名》。
同樣,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同樣,也是坐冤獄。
同樣,男主角丹尼爾戴劉易斯也是十幾二十年才獲得自由。
沉冤得雪的那天,這些人並沒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
反而充滿了憤怒。
當有人勸他們從小門出去,以免受到外面諸多群眾的騷擾時,丹尼爾戴劉易斯大聲宣布:我是自由人,我不走小門,要堂堂正正走出這個法庭大門。
在多年後的法庭上,這些坐冤獄的人當中,有一名女人淚流滿面。
傷心,委屈,痛苦。
青春年華,都因為冤獄被浪費在了監獄。
當初進監獄的時候,她還只是一個小女孩。
而且,獲得自由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堆的問題:與社會脫節已久,年歲已大,留了案底,過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將來的路怎麼走?
後面的生活怎麼繼續?
唏噓,反思,並不是這類片子看完後給我的感受。
對我而言,那種感受是說不出來的。
但這種說不出來的感受,卻能打到我的心裡。
對我而言,這就是好片了。
有興趣的朋友,回復「冤獄」,小丑提供《印巴冤獄》高清資源和字幕,一同給出的資源,還有我心中最好的監獄片:《因父之名》。
與其賞析電影,不如享受電影。
長按以下二維碼,一起看電影吧~小丑微博:「庫布裡克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