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珠江新聞眼」關注我們
近期,廣州全城懸賞,市民抓一隻「木蝨王」獎8元,市疾控部門的這則特殊通緝令,引發不少市民關注。這種被通緝的蟲子有什麼危害,要疾控部門如此大陣仗發動全民來抓捕它呢?
木蝨王,廣州市民一旦抓到這種小蟲子,一隻獎勵8元。各位街坊是否見過呢?
這種蟲叫錐蝽,在廣州俗稱「木蝨王」,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對人類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沒有預防疫苗,晚期沒有特效藥物,隱匿期可達20到30年,急性期可引起腦梗塞甚至猝死。因此,有學者甚至把它稱為「新型愛滋病」。
如果引起心肌炎或者心內膜炎的話,就會有胸悶心慌的表現,更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腦膜腦炎,會有噁心、嘔吐、頭痛這些表現。慢性期的話會引起心肌病,整個心臟變大容易形成血栓。
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因為專門叮咬人的面部,喜歡尋找皮膚較薄的區域下口,如唇部、眼瞼等,所以也被稱為「接吻蟲」。
它一般是晚上才出來吸血的,有點像蟑螂兩到三釐米長,頭是錐形的、吸血的。2016年,佛山順德曾首次發現有人被叮咬的記錄。
目前,廣州市內多個區都有市民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但暫未發現被叮咬病例。
疾控中心表示,錐蟲病確診率低,此次懸賞是國家、省相關部門下達的監測任務,特意面向市民徵集線索,無需恐慌。
被咬就有普通的過敏症狀,紅腫、熱痛,有個出血繭。其實廣東、廣西、海南這些地方都有分布。
錐蝽多藏身於牆壁或木質物件縫隙、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雞窩等處,也有人說曾在舊木屋、自家花盆旁以及在農家樂的木堆旁發現它,一般在夜間外出活動。如果居民們看到錐蝽,請拍照後用容器裝好,記好採集時間和地點,疾控部門將提供每隻8元的獎勵金和健康諮詢服務。
廣東臺記者:鄭燕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