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衛健委發布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的通知》,其中主要提出科學合理安排護士培訓考核,減少重複性、負擔性安排,緩解護士工學矛盾。依法依規加快推動醫務人員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護士薪酬水平。這一通知一出,在網上引起了一陣熱議,更有護士呼喊道:「護士總算熬出頭,有人在乎了!」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響?其實理由很簡單,在國內重醫輕護的現象還是比較常見。例如,前段時間,疫情暴發時,微博上曾經暴發這樣一件事,武漢協和醫院一位護士被感染新冠病毒,申請補貼時遭到醫院拒絕,醫院的醫務處主任的原話是「護士不算一線,醫生才是一線」。這樣的事情足以證明護士的地位一直不受重視。那麼通知中給護士帶來了哪些福利呢?
這一點直接表明對護士工作穩定的保護,按照有關要求不僅在收入分配上有一定的改善,而且逐步完善護士職稱評定晉升的激勵機制,向臨床一線護士傾斜,穩定臨床護士隊伍。
眾所周知,護士近幾年來的工作量逐年上升,不僅因為護士人員減少而導致夜班值班數變多,更在於多了不少護士培訓考核。因此,該通知中明確表明,要科學合理安排護士培訓考核,減少重複性、負擔性安排,緩解護士工學矛盾。更是強調,凡不具備護理工作特點和任務、不含護理職責的崗位,如黨政工團、財務、醫保、後勤等部門的工作崗位均不屬於護理崗位。
(護士收入與一線、二線城市平均水平)
通知中鼓勵在護理工作量較大的時間段和科室,彈性動態增加護士人力。也就是代表,希望將護士時間壓榨的現象儘可能的避免,增多護士的休息時間,能夠保證護士更高效的工作環境和質量。
醫療機構要保障臨床護理需求。要採取有效措施優先保障臨床護士人力配備到位,不得隨意減少臨床一線護士數量,原則上臨床護理崗位護士數量佔全院護士數量不低於95%。二級及以上醫院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於0.5:1,重症監護病房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於2.5-3:1。
這一要求是為了保障在危急以及臨床處理方面,護理崗位能夠更好地司其職,同樣也是為了提高醫護救援的質量保障。
總的來說,這一項通知,是為了給護理崗更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待遇,同時也逐漸地在保護護士在醫護職業中的地位,其實我們都需要明白的,每一個辛苦付出的職業,都需要得到同樣的尊重。
提醒:點擊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即進入【考試寶典】刷題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考試寶典APP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