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對於每個國家而言都是莊重而又嚴肅的。當地時間15號,義大利參議院通過法案將《馬梅利之歌》確定為國歌。聽到這一消息,義大利人不禁都在問,難道自己唱了那麼多年的《馬梅利之歌》是假的國歌嗎?這究竟怎麼回事?
義大利國歌《馬梅利之歌》,最早是熱那亞青年學生馬梅利在1847年9月寫的一首名為《義大利之歌》的讚美詩,同年11月作曲家諾瓦洛為這首詩譜曲。隨著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的興起,這首歌很快在民間流行起來。不過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採用的國歌卻是薩沃伊王室的《皇家進行曲》。二戰後,改制為共和國的義大利在國歌的重新選擇問題上意見不一,最後政府在1946年出臺政令把《馬梅利之歌》定為臨時國歌,所以接下來的71年時間裡,義大利人唱的國歌,以及大家在體育賽事上聽到的義大利國歌,其身份都是沒有寫進該國法律的臨時國歌。直到不久前,10月25號和11月15號義大利眾參兩院的憲法事務委員會分別通過法案,臨時國歌這才正式「轉正」。
那麼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71年後義大利人才想起來要為國歌立法?根據當地媒體給出的解釋,最早確實是沒人想到這個問題,或許立法者覺得根本沒有必要,《馬梅利之歌》在大部分義大利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是毫無爭議的。但2000年後,主張地方自治的北方聯盟等黨派提出使用威爾第的詠嘆調《飛吧!思想》作為國歌,雖然不是主流,但這促使一些議員提出立法確定國歌的議案,但不巧的是每次都在討論還沒出結果前,議會就由於各種原因而解散了。所以,國歌的「轉正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直到幾天前才最終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