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小疣柄牛肝菌別名黃皮牛肝菌、黑疣柄牛肝菌、黃皮疣柄牛肝菌、黃癩頭、麻大腳菇、黃梨頭、黃大腳菇、黃蕎巴,是藥食兩用菌物。
【性味】
味微酸、辛,性平。
【歸經】
歸心、肺、脾、膀胱經。
【功能主治】
能清熱解悶,養血和中,健脾利水,補虛止帶。
適用於感冒咳嗽、食積、脘腹脹滿、水腫、白帶及不孕症等。
【注意】
脾胃虛寒者及大便洩瀉者不宜食用。
【貯藏】
鮮時水分較少,易於加工保藏。
【原形態】
子實體一般中等。菌蓋直徑4-7.5cm,中凸,後微平展,蓋緣幼時微內卷,無粘液,但有脂狀感,少平滑,土黃色,橘黃色,褐黃色,後期多具龜裂狀花紋。菌肉淡黃色,乳黃色,傷後變成酒紅色,近柄處尤甚,遇FeSO4液變綠色,遇KOH液呈橘褐色,鮮時無特殊氣味和味道。菌管長約10mm,孔口徑1.2-2mm,淡黃褐色,橄欖褐色,幹後呈黃色。菌柄長5-7cm,粗2-4.5cm,銻黃色,上端有較濃的金黃色或暗紅色小粒點,堅脆,少數柄基具糠麩狀鱗片,易脫落。孢子印呈蜜黃色。孢子14-20μm×6-9μm,光滑,呈紡錘狀,在KOH液下呈褐黃色,在Melzer梅氏液下呈鏽褐色。擔子短棍棒形,20-27μm×9-12μm,管側囊體稀少,長紡錘形,透明,38-60μm×9-15μm,管緣囊體腹鼓狀、棒狀,18-36μm×6-12μm。
【生境分布】
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臺灣、廣西、西藏、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夏秋季生於闊葉林下。屬樹木外生菌根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