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屏觀看,纖毫畢現
之前,眼中只有植物。對於鄞州溼地公園的草木,可以如數家珍。即使哪天新增了一兩個品種,也能感覺到新變化。
就比如現在正在開花的蜘蛛蘭,它的中文正名為水鬼蕉,是華南閩臺一帶常見的水邊植物,花開潔白,造型奇特,最近忽然發現公園也布置了好幾叢,生長良好,說明它們對華東的氣候與環境適應得不錯。
對於公園的水鳥、昆蟲和蝴蝶等生物,平時關注不多,最多感覺水面上有水鳥在遊弋而已。時至盛夏,到處綠樹成蔭,公園可看的花木不多,也就千屈菜、荷花、再力花等幾種而已,偶爾可以看見幾叢黃色的美人蕉。無花可看,看看水面上的小鳥也是不錯的。
當我開始注目水面的時候,發現有兩種水鳥會經常出現蓮葉之間、蘆葦叢中或水面之上。於是拍下圖片,請教古道西風、大山雀等觀鳥專家,原來一個是黑水雞,一個是小鸊(pì)鷉(tī)。今天咱就來聊聊其中的小鸊鷉。
小鸊鷉(Podiceps ruficollis) ,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屬。因體形短圓,在水上浮浮沉沉,宛如葫蘆,故又名水葫蘆。大山雀老師說,如果記不住名字,叫它們「小PT」就可以了,這倒是記名字的一個好辦法。
小鸊鷉嘴巴尖尖的,脖頸一圈金黃色,眼睛最有特色,白特多,黑極少,看起來簡直就是兩個白點,嘴角兩邊各有一塊白斑,很像京劇之中的丑角裝扮,讓人過目難忘。大山雀老師說它們是「小PT」,它們滑稽的樣子,我倒是覺得叫「小TP」(小調皮)也是蠻合適的。
小鸊鷉遊動速度很快,總感覺它們似乎永遠沒有停息的時候,以至於想拍它們幾張照片或錄點視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還沒有對準焦距,它們又出現在鏡頭之外了。
相對於黑水雞而言,喜歡潛水,也是它們的一大特色,小傢伙一遇驚擾,立即潛入水中,半天看不見出來。平時搜捕獵物,也喜歡扎入水中,在水下追逐小魚小蝦,往往是才看到這裡扎進去,等再出來時,已經在遠處的水面了。
小鸊鷉警惕性很高,極少上岸,平時喜歡匿居在草叢間。早晨的時候,它們喜歡成對或單獨在水面遊蕩,我平時就在這個時間點觀察小鸊鷉,鍛鍊和觀鳥,一舉兩得。
鄞州溼地公園水面非常寬闊,也許小鸊鷉們覺得有安全距離,它們有時候也會在水面上停下遊動的腳步,就這麼浮在水面上,自顧自地梳洗打扮,或者在水面水追追打打,喧譁嬉鬧。站在岸邊,看著它們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樣子,常常有一種天地和諧的美好之感。
資料顯示,小鸊鷉是中國最常見的水鳥之一,在我國東部大部分開闊水面都能見到小鸊鷉。因為溼地面積日益減少,小鸊鷉的分布範圍趨於支離破碎,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希望鄞州溼地公園的良好水上環境,能成為越來越多小鸊鷉的美好家園。
跟著草木 走過四季
關愛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歷/甬城草木地圖
◎更多有趣草木,請關注江南草木觀察筆記《甬城草木記》。
1、網絡平臺:京東、噹噹、天貓等各大平臺均可下單。
2、作者親筆籤名版本。新到一批,60元/本(含郵費),有意者請在本公眾號後臺留下【姓名+地址+手機】,並通過下面的喜歡作者按鈕讚賞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