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萬聖節。
不聊來自國外的南瓜,我們來聊聊中國的葫蘆。
說起葫蘆,小朋友們會想到什麼呢?
是西遊記裡孫悟空用來裝天的寶葫蘆呢?還是古代的時候,常常用來裝著靈丹妙藥的葫蘆呢?朋朋哥哥會首先想到「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古時的葫蘆,不僅可以當做吃的菜,還被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居然還和結婚也有關係的。
且聽朋朋說……
(感謝帥氣的剪輯師小鮮-春煜)
時間有點長
有時候靜靜地等待也是份在意
在《後漢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漢代有名的方士費長房,偶然發現街上有位賣藥的老人,每當晚上市場關門時,總會鑽進自己的藥葫蘆裡,於是就買了酒肉拜訪了老人,老人便帶著他一起鑽進了 葫蘆裡,沒想到裡面是另一番海外仙閣,再後來,費長房就拜這位老人為師,學習仙術。
從此後代對賣藥行醫的有一個讚美的成語:懸壺濟世
那為什麼是「壺」而不是「葫」呢?
原來在古代,葫蘆有很多稱呼,比如「瓠」、「壺」等等,這些名字我們在《詩經》中都能找到出處,比如,「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可見那時,葫蘆是古代先民常吃的食物。到了三國時代有了「壺盧」,到了唐代時,「葫蘆」才流行了起來,現在小朋友們知道原因了吧。
其實,葫蘆和中藥還真有關係。
一來可以作為容器(有著密封性好、防止受潮等等優點);二來本身也是種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就介紹了七種不同的葫蘆,比如苦壺盧(苦葫蘆),就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
也正因為葫蘆的這些特點,後世出現了很多葫蘆和藥之間的故事。比如: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的法器就是裝有靈丹妙藥的葫蘆;西遊記裡太上老君存放金丹的容器也有很多是精緻的葫蘆,直到今天,身邊朋友還會說起「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其實,葫蘆還被古人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有人說因為葫蘆多籽,所以代表子孫滿堂;
有人說葫蘆與福祿、護祿諧音,所以能夠帶來好運;
還有人說葫蘆的樣子像漢字中的「吉」,能帶來吉祥。
不管怎麼樣,我們在很多藝術形式中,都能找到葫蘆的樣子,這其中,比較多的是這樣的瓷器。
最有意思的是,葫蘆還和婚姻有關係。
據說,很早的古人在新婚之夜會飲酒合婚,叫做「合巹」(音「錦」)。其實和今天的交杯酒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他們喝酒的容器,是一對剖開來的葫蘆,中間用細線相連,表現合為一體,永遠不分離的意思。
十月是朋朋哥哥的結婚月。
所以最後一天講講葫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