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那些事兒06】我們的正月初一,這樣過

2021-02-15 微言博行

【過年的那些事兒06】我們的正月初一,這樣過

文/王一行 圖/網絡


2月12日,周五,多雲,重度霧霾,正月初一。

一早,爸爸就起床開始煮餃子。

這餃子是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包好的,豬肉扁豆餡。

因為疫情,我們全家響應號召就地過年,就無法回老家感受老家新年第一天的熱鬧了。

 

正月初一早上五點多,爺爺就會起床。爺爺先是洗乾淨了手,把神主畫展開,先上香,再上供。

不過,此時想睡懶覺也是不可能了,村子裡的鞭炮已經陸續是響起來了。

這些完成後,又開始燒水,準備煮餃子。

在我們都起床後,我們才開始放鞭炮。

現在有很多地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在最近幾年,老家也禁止了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很多人說沒有了煙花爆竹就缺少了年味。

我們怎麼就沒有覺得少了年味呢?如果說,沒有了親情,那就是再有多少的煙花爆竹也沒有年味。有了親情,這才是最濃的年味。

有一些所謂的文化人,一到春節前就開始就禁止煙花爆竹的事情發表評論,說這是丟失了傳統文化,讓過年沒有了年味。

我奶奶說,這煙花爆竹有什麼好,會引起火災,會炸傷人,還汙染空氣浪費錢。

那些所謂的文化人,還真不如我奶奶有格局。

 

水開了,開始煮餃子了。

當鍋裡的餃子煮熟了後,我們首先是撈三四個餃子,盛一一些湯,點上醋,爺爺或者是爸爸去敬天敬地敬祖先。

再撈滿滿的一碗餃子,這是開鍋的第一碗餃子,這是要送給家裡的長輩,比如太爺爺。

爸爸說,給太爺爺送飯的任務,以前一直就是他承擔的。到了大街上,大家都拿著碗去給家裡的父祖輩們送飯。不光是初一早晨的餃子要送,中午飯也要送。不僅僅是初一送,就是元宵節、端午節、八月十五、冬至、元旦和父祖輩的生日也要送。

這是感謝父祖輩的辛苦,感恩他們的付出,這是孝敬老人的一個具體表現之一。

 

爺爺五點起床是比較早了,但還有人起的更早,他們要去搶頭香。

如果恰好這一年你家裡有大事要辦,那為了讓事情能順利一些,就會去搶頭香。在零點時,馬上要點燃手裡的鞭炮和香,並把大點心供上,這就算是成功了。

這也就預示著,你這一年所看重的大事能一定會成功。

奶奶說,太姥姥在世時,就去搶過頭香。

早飯後,那應該是全國差不多都一樣了,那就是出門拜年。

爺爺在世時,爺爺帶著我們去給家族裡的長輩們去拜年行禮。我們這些孫子輩的會有壓歲錢,雖然不多,但也很開心。爺爺去世後,就是爸爸帶著我們去拜年。

拜年後,大人們會聚在一起聊天,或者是打撲克。孩子們,那就是捏著手裡的壓歲錢,去買糖,去買小鞭炮玩。

 

奶奶呢,她會和其他人去村裡搭新媳婦的飯。她們先聚在一起,首先是梳理一遍,在去年二月到臘月村裡都有誰家娶了新媳婦兒。接著,就去娶了新媳婦兒的家裡,邀請新媳婦兒在正月裡的某天某頓飯去家裡吃。

對了,為什麼說正月裡結婚的少呢?據奶奶說,正月裡結婚了的話,都臘月就坐月子了。這新媳婦就不好出門了,另外,雖然是當年的新媳婦,但已經是孩子媽媽了,也就不好意思出門了。

正月裡搭新媳婦的飯,這習俗流傳了多少年不知道,但原因是為了增強鄰裡了解,增強鄰裡關係。這是一個好的傳統。

爸爸說,有時候新媳婦來吃飯了,就會有些不開心,會說點對公公婆婆的不滿。奶奶以及村裡長一輩的老婆們都會給新媳婦們寬寬心,安慰安慰她們。

瞧瞧,這就讓婆媳關係變好,讓家庭能更和諧了。

 

午飯後,嬸嬸一輩的女子們就清閒一些了。

她們會去自己關係不錯的朋友家裡坐一坐,聊一會兒,或者是大家相跟著去縣城裡轉一轉。

我們這些小孩子呢,也會去縣城裡走一圈兒,瘋跑去。

晚上大家回家,在一起聊聊今天的見聞,開始吃午飯。

對了,今天還要吃糖,吃芝麻糖,因為過年吃支糖——一年更比一年強。

今年我們留京過年。

我們正月初一過的就簡單一些了。早飯後帶著弟弟去家門口的公園裡遛彎,下午小區裡一起挖土玩,晚上一起玩會兒小撲克。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一,蒼南一夫婦從武漢回家過年!他上門量體溫…
    全村戶籍人口2806,超過1000名青壯年在全國各地謀生,只有過年才回來。「每逢過年,村裡人員翻倍,加上來村裡兜售年貨的鄰省小商販,人員流動性很大。」為防患於未然,嘉同村黨總支書記陳爾仲早在春節前就開始布置對返鄉人員的排摸。但是,村兩委只有8個人,人手根本不夠。怎麼辦?陳爾仲想到了村裡的公益群,這裡有一批熱心村民。「疫情防控需要人手,無償的。」陳爾仲的留言立即得到了上百人的響應。
  • 為什么正月初一不能洗頭髮和洗衣服?
    而洗衣服,我媽媽在臘月二十九的下午就已經催促家中的大人小孩把髒衣服換下來,全部穿上新衣服,然後把所有的舊衣服洗乾淨,我們這裡講究「髒衣服不過年」。而類似的禁忌還有很多,今天早上我們這裡「起舞敬」,就是早上四五點起床後點鞭炮、開財門,然後給家族的長輩們大拜年,而鞭炮響過之後的院子紅紙屑一地,但是我們這裡在大年初一這天是絕對不能清掃的,就像大年初一不能潑水,大年初一不能動剪刀,大年初一不能操勞等等,其實都是人們對新年新氣象的一種期許,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藉助這些「禁忌」(我更願意稱之為「講究」)討個好彩頭。
  • 話說,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
    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
  • 那些年,我們過的春節
    >短到我們回憶起那些回家過年的場景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買票、坐車、備年貨、看春晚……那些年,我們過的春節你還記得嗎?坐在家裡,就等著年貨送上門過年越來越省時、省力了可是我們對過年的吐槽好像更多了連笑點都仿佛更高了年味兒,淡了麼?
  • 為了財運,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關於過年的奇葩習俗,遠遠不止那麼簡單。1.吃飯就吃飯 不要瞎叨叨吃年夜飯,除了時間有規定,吃的時候也有規矩。在山西,年三十兒的晚飯是不能說話的,哪怕長輩還想問你「有對象了嗎、工資多少、考了多少分」,他也得老老實實憋著不說話。2.正月理髮死舅舅每到正月,當舅舅的總是格外關注外甥頭上的頭髮,就算短了一寸也會跟你急。
  • 在慶陽華池過年是這樣的,要宰豬、炸糖果果、蒸饃饃、灌灌腸……新年要來了!
    在慶陽華池農村,過年的時候多兄弟幾個一起過年,老人在的去老人那裡,老人歿了就去老大家,過年守歲一大家子二十幾口人都是有的,很熱鬧。拉魂面,慶陽有些地方初一早上或人七(正月初七)會吃拉魂面,當然,也有吃餃子的(↓面擀的不錯吧)。
  • 臘月初一吃炒豆 這個習俗你可知道?
    家住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的高大娘今年
  • 正月初一,吃餃子!蘿蔔、白菜保平安!還有年菜合集,趕緊收藏~
    新的一年,小廚也給大家帶來年菜合集,吃過的家人、朋友都豎起大拇指~過年當然少不了燉豬蹄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過年怎麼能少了餃子呢~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願望的特有方式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同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 正月旺運:大年初三禁忌有哪些 正月初三不能做什麼
    導讀:正月是新年的開始,是老百姓最重視的一個月。在民間有這樣的風俗,會把正月裡發生的事情看做一年運氣好壞的「兆示」。正月初三也稱為大年初三,那麼大年初三禁忌有哪些?正月初三不能做什麼?接下來了解下大年初三都有哪些禁忌吧。
  • 正月初一為啥不能洗頭髮和洗衣服?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一,也是我們新春佳節過大年的時刻,也是我們拜年的時刻,在農村過大年,大年初一是必須要早早的起來,去挨門串戶的去拜年,我們這裡還講究磕頭,還必須要真磕,大年初一,萬象更新,在民間更是有諸多的說法和講究,其實在農村過大年,要是沒有諸多的講究
  • 康定人過年的這些習俗禁忌,你都記得嗎?
    康定本土信息傳遞,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康定微生活 ,推向想了解康定、甘孜和藏區的人 。加小編微信kangding0836獲取便民信息,歡迎投稿得紅包。大年三十一過,年就感覺去了一半。不得不承認,雖然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可年味兒卻淡了。想想小時候,對過年充滿期待。
  • 春節奇葩禁忌正被突破:娘家過除夕 初一照常掃地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正月初五不串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在不少地方的老年俗中不乏這樣的禁忌。
  • 過年不洗澡、不洗腳?各地過春節的奇葩習俗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過年的奇葩習俗吧!過年禁止說和頭髮有關的話題從小就聽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不管這話是迷信還是誤傳,大夥春節還是希望家裡人平平安安。家裡的老人總會說:剪啥呀,你窮嘚瑟的樣兒!一個月頭髮也長不出多少,不弄頭髮會死啊!不是親舅也不能剪頭!
  • 春節即將到來,從初一到初七,你知道有哪些風俗習慣嗎?
    在正月初一的時候不能用掃帚打掃衛生,否則的話會掃走這一年的運氣,也有可能會導致財產流失。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 正月初十一 「子婿日」,你要怎麼過?
    大年初十一,是正月的第十一天,按照現在人的慣例
  • 坐在家裡看春晚,動物世界過大年!正月初五,水蜜桃姐姐帶你來濟野給動物穿新衣!
    濟南少兒陪你開心過大年!
  • 「漲姿勢」今年正月初一竟然是百年一遇的「三猴賀春」
    大年初一,「三猴賀新春」  農曆丙申年已經到來,一個罕見的曆法現象——「三猴賀新春」在今天(大年初一
  •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臨淄星街給您拜年!
    今天是辛丑年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是一片歡聲笑語這一天人人喜氣洋洋
  • 初一到初九過年禁忌大公開
    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大年初一早上忌吃稀飯、忌吃葷食與忌吃藥,古時後窮人才會吃不起飯而吃稀飯,若於大年初一吃稀飯會導致一整年的貧窮,另外大年初一忌殺生,所以也不適宜吃葷食,因而臺語有句俗諺「初一早吃菜恰贏吃一年齋」,初一也儘量不要吃藥,除非重病外,健康的人不適宜在這一天吃補藥。 大年初一不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
  • 悠悠故鄉情,濃濃過年味(迎新·頌春之十一)
    悠悠故鄉情,濃濃過年味             文/劉得林            離開老家已三十多年了,雖然每年夏天都要回老家轉轉,避避暑,順便看望一下朋友,村裡小時候的玩伴、發小。但是,沒在老家過年也已三十多年了,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會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思念家鄉獨一無二的年味兒。多年來有個願望就是農曆年前回到老家,能在老家過個完完整整的年。這個想法一直在心中縈繞好多年,好在現已退休,無事一身輕,從年前臘月上旬就開始籌劃回老家的事兒。籌劃回老家的整個過程是令人愉悅興奮的,就像孩童時代大年三十憧憬過大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