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一吃炒豆 這個習俗你可知道?

2021-02-23 呼和浩特日報

 家住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的高大娘今年79歲了,昨日清晨,老人早早地起來,把前晚準備好的黃豆拿出來開始小火翻炒,家人一起床便品嘗到了香噴噴的炒黃豆。原來,昨天是農曆臘月初一,老人說,北方有臘月初一吃炒豆的習俗,把一年的災難病痛像嚼豆子那樣咬碎,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然而,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這一習俗的並不多。

  高大娘的祖籍在山西。老人說,記得小時候家鄉有這樣的習俗。當時家裡姊妹兄弟5個,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但到了一些特別的日子,高大娘的母親都會給他們準備該吃的東西。比如臘月初一吃炒豆,人們睜開眼,不許說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是吃炒豆子!而臘月初一前一天,母親就要選好黃豆,用含鹽的溫水泡一泡。之後撈出,把泡過的豆子拿到寒冷的院子裡凍上。到了臘月初一一早,將豆子取回,放在鍋裡小火翻炒。這樣炒出的黃豆酥、脆,特別香。這時,寒冷的空氣中瀰漫著炒黃豆的香味。炒黃豆的香味飄起時,過年就開始進入倒計時了。除了臘月初一吃炒豆,臘月初八吃臘八粥,再有像臘月二十三吃麻糖等等。

  這樣的習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還知道嗎?當天,呼和浩特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年輕人。「臘月初一吃炒豆,這樣的習俗你知道嗎?」「今天是臘月初一?我只看公曆,從不知道農曆的日子。」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20歲出頭的姑娘告訴記者,她從不注意農曆。與這位年輕的姑娘一樣,不少年輕人在面對記者同樣的問題時都表現出一臉茫然。表示只有春節或是冬至這樣的日子他們知道,其他的知道的很少。

  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還是比較注重農曆的各種有講究的日子,對於一些傳統的習俗,也能說出不少。(記者 雲靜)

(如果您看到新聞正在發生,或者您正遇到新鮮的事兒、有趣的事兒、煩心的事兒——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告訴我們:1、《呼和浩特日報》24小時新聞熱線:15548869966;2、《呼和浩特日報》官方微信平臺: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公眾帳號——搜索「hhhtrb」,完成關注。)

相關焦點

  • 【年初一】初一習俗禁忌,你要知道!
    加之,春節親戚來往多,被別人知道了影響不好啊。3.不要吵架。大年初一,各家各戶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起得太晚,你就錯過一年一度給老人拜年的機會,是很失禮的。6.不要亂吃藥。初一最好不要吃藥,討個好意頭,不過如果是急症或醫生囑咐要吃藥,那可不能耽誤啊。7.拜年的禁忌。
  • 臘月:九種習俗,五種禁忌,必須知道!
    臘,在古代是一種祭禮,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用獵獲的野獸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與禁忌也比較多。2五種禁忌1、家中有兒子,已婚閨女在家過年。臘月二十三之後,有兒子的家庭裡,不許已婚的女兒回門,直到年初二、初三才可以。
  • 正月初一到十五!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想去哪就去哪。從初一到初五,婦女不用針線、剪子,小孩子也不讓動。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尾聲。這一天也是迎五路財神的日子。這天,民間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懷化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的叮咚響,讓四鄰聽見。另外,出門子的女兒不能回娘家,照娘家的燈會方公公。
  • 話說,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
    初一為什麼不能回娘家?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
  • 越南春節 | 那些你不知道的越南春節習俗
    這個時候,遠離家鄉的親人也回家團聚,探親訪友,派紅包和舉行祈求儀式。 每年農曆臘月23至30,家家戶戶都要祭掃祖墳。把水果鮮花獻到祖先墳前,請祖先靈魂回家過年。這是一種普遍習俗,體現了後人對前輩和逝者的孝順和尊敬,同時也體現越南民族的飲水思源道理。 每年農曆臘月23,灶王升天向玉皇匯報世間的所有情況。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嗎?
    習俗一:回娘家。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 這些習俗,菏澤人知道嗎?
    很多人知道大年初一、初二的習俗,卻不知道大年初三習俗,其實初三的習俗在民間還是很講究的。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 大年初二,你不得不知道的習俗
    一首關於初二年俗的膾炙人口的兒歌你聽過嗎? 《年初二》 兒童更歡喜,昨口初一不出戶,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哥哥弟弟手相牽,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按照傳統習俗,大年初二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民間稱「姑爺節」、「迎婿日」。「回娘家」又稱「歸寧」。在舊時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什麼意思?
    有這樣一句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臘月已到,你知道有哪些忌諱要注意嗎?  臘月第一忌:忌搬家  「喬遷新居」固然是喜事一樁,但是對於舊社會的農村人而言,年尾的臘月最為忌諱的一件事情就是「忌搬家」;為什麼老祖宗會有這樣的忌諱呢?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餃子和撈麵是年節喜慶的標配,初一餃子初二面,催生餃子生日面,長接短送的送行餃子接風面(一說過去是接風餃子送行面)。面者,取其連綿不斷、福壽綿長之意。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
    俗語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事情、習俗以及一些道理用俗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所以俗語才會讓很多人感到親切。有很多人們遵守的習俗也是被編成了俗語流傳至今,而且人們依然遵守。比如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這句俗語就很好地證明了這個現象,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
  • 【過年的那些事兒06】我們的正月初一,這樣過
    正月初一早上五點多,爺爺就會起床。爺爺先是洗乾淨了手,把神主畫展開,先上香,再上供。不過,此時想睡懶覺也是不可能了,村子裡的鞭炮已經陸續是響起來了。這些完成後,又開始燒水,準備煮餃子。在我們都起床後,我們才開始放鞭炮。
  • 為了財運,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關於過年的奇葩習俗,遠遠不止那麼簡單。1.吃飯就吃飯 不要瞎叨叨吃年夜飯,除了時間有規定,吃的時候也有規矩。在山西,年三十兒的晚飯是不能說話的,哪怕長輩還想問你「有對象了嗎、工資多少、考了多少分」,他也得老老實實憋著不說話。2.正月理髮死舅舅每到正月,當舅舅的總是格外關注外甥頭上的頭髮,就算短了一寸也會跟你急。
  • 【超市】臘月二十五,吃豆腐,搶「頭富」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做豆腐是準備"年貨"的開始豆腐的
  • 新年吃素習俗 | 舌尖上的素食中國年
    ▲點擊關注,素食菜譜匯中國許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習俗,你家是否也在承襲這一傳統呢?關於初一為何要吃素,通常的說法是:大年初一吃了素,就等於一年都吃了素,意在祈福增壽。其實說來也不無道理,想像一下過年時節我們很多人都免不了大魚大肉、暴飲暴食,而在新年第一天先以素食調理腸胃,清除體內多餘油脂和毒素,再以神清氣爽的姿態去迎接新的一年,是否也更有衝勁呢?!中國各地都有素食過年的傳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國各地春節素食的習俗吧!
  • 懷集:為什麼奶奶總說「初一跟十五無慣洗頭」!
    相信很多懷集農村老一輩的人,平時一般都會提醒年輕人不要在初一跟十五這個日子洗頭,特別囑咐女孩。
  •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除夕和初一不能回?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除夕和初一不能回?
  • 臘月二十六吃年肉,過紅火年
    二十六割刀頭燉大肉熱氣騰騰飄肉香紅紅火火慶團圓吉祥如意過大年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燉大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有「臘月二十六,裡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說。
  • 明天小年,這些習俗你得懂!
    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各家各戶的炮竹聲就響起,就知道春節來了。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得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鬱。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除夕和初一不能回
    我們都知道,大年初二是回娘家日,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除夕和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