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的高大娘今年79歲了,昨日清晨,老人早早地起來,把前晚準備好的黃豆拿出來開始小火翻炒,家人一起床便品嘗到了香噴噴的炒黃豆。原來,昨天是農曆臘月初一,老人說,北方有臘月初一吃炒豆的習俗,把一年的災難病痛像嚼豆子那樣咬碎,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然而,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這一習俗的並不多。
高大娘的祖籍在山西。老人說,記得小時候家鄉有這樣的習俗。當時家裡姊妹兄弟5個,生活條件特別艱苦,但到了一些特別的日子,高大娘的母親都會給他們準備該吃的東西。比如臘月初一吃炒豆,人們睜開眼,不許說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是吃炒豆子!而臘月初一前一天,母親就要選好黃豆,用含鹽的溫水泡一泡。之後撈出,把泡過的豆子拿到寒冷的院子裡凍上。到了臘月初一一早,將豆子取回,放在鍋裡小火翻炒。這樣炒出的黃豆酥、脆,特別香。這時,寒冷的空氣中瀰漫著炒黃豆的香味。炒黃豆的香味飄起時,過年就開始進入倒計時了。除了臘月初一吃炒豆,臘月初八吃臘八粥,再有像臘月二十三吃麻糖等等。
這樣的習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還知道嗎?當天,呼和浩特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年輕人。「臘月初一吃炒豆,這樣的習俗你知道嗎?」「今天是臘月初一?我只看公曆,從不知道農曆的日子。」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20歲出頭的姑娘告訴記者,她從不注意農曆。與這位年輕的姑娘一樣,不少年輕人在面對記者同樣的問題時都表現出一臉茫然。表示只有春節或是冬至這樣的日子他們知道,其他的知道的很少。
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還是比較注重農曆的各種有講究的日子,對於一些傳統的習俗,也能說出不少。(記者 雲靜)
(如果您看到新聞正在發生,或者您正遇到新鮮的事兒、有趣的事兒、煩心的事兒——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告訴我們:1、《呼和浩特日報》24小時新聞熱線:15548869966;2、《呼和浩特日報》官方微信平臺:微信——「添加朋友」——查找公眾帳號——搜索「hhhtrb」,完成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