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上接食道,下接小腸,負責研磨食物。胃沒有牙齒,靠什麼研磨食物,靠的是胃酸。胃酸的腐蝕性很強的,刀片進去也能給你慢慢磨蝕掉。
這麼強的胃酸在我們肚子裡怎麼沒把我們的身體給腐蝕掉呢。因為胃壁上有胃黏膜。可以中和胃酸的酸性。
而且我們的消化道是鹼性的,胃酸出了胃,腐蝕性就被中和掉了,但還是會讓你感覺噁心想嘔吐的。
胃酸的分泌是通過迷走神經控制的。迷走神經是第十對腦神經,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臟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
因此,迷走神經損傷可引起循環、消化和呼吸系統功能失調。
所以呢,不到飯點儘量遠離美食,會引起胃酸分泌。人的胃是持續分泌胃酸的。只是有三個高峰期,早上六點,上午十點,下午三點。
這個胃酸的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多了會出現燒心,反酸,胃部隱隱作痛等症狀。
嚴重會引起食慾減退,消化不良,進而引發胃潰瘍等多種形式的胃病。
胃酸過多常見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泌素瘤、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膽囊炎等這個胃酸過少也不行,會引起營養物質消化障礙,許多礦物質和維生素需要足夠濃度的胃酸才能最好的吸收,例如鐵、鋅和B族維生素。
胃酸過少或缺乏,細菌容易在胃內繁殖,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食慾差、消化不良。
胃酸過少的主要的症狀是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燒痛等。胃酸是一把雙刃劍,當它分泌過少或缺乏時,可引起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現象;分泌過多又會對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發生侵襲作用。
十二指腸就是胃和小腸的連接部位,它的長度大概是12根手指並排在一起的寬度總和。所以叫十二指腸。
胃酸負責消化食物,胃黏膜負責保護胃壁不受胃酸的傷害。就象皇帝下面的大將一樣,既需要你為我保衛國家,又要防著你來搶我的王位。還得再找個人來制衡你。
就象皇帝下面的大將一樣,既需要你為我保衛國家,又要防著你來搶我的王位。還得再找個人來制衡你。
胃黏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胃酸發生化學反應會變成鹽和水,這就是酸鹼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目的就是保護胃壁不受傷害。
當這個中和反應處於一個穩定狀態的時候,我們的胃就得到時時刻刻的保護。
不過,社會的進步也帶來了食物的多樣化,人類幾乎達到了無所不吃的地步。除了飛機坦克啃不動,其它但凡能引起人類好奇心的食物都想試一試。
加上飲食的不規律,暴飲暴食,抽菸喝酒,夜宵,還有環境的不斷惡化,都對我們的胃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一旦胃酸和胃黏膜這種動態的平衡被打破,胃黏膜遭到損傷以後,胃酸就會傷到胃壁,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嚴重的就會導致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甚至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