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10日至12日,川、滇、黔三省十縣政協「探討開發治理赤水河聯席會第二次會議」在貴州仁懷縣召開。
原國家交通部部長李清、同行的交通部內河局、計劃局負責人及貴州省水電廳副總工程師王次權、省科學院副院長張鳴正、省交通廳總工程師周光明等專家學者,以及水電部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交通部長江水系航運規劃辦公室、貴州省政府經濟研究室、省計委、省交通廳、水電廳、航運局、省交通設計院、省水電廳勘測設計院、遵義地區行署等單位領導共83人出席會議。
「從陣容來看,參會的全是國家部門和省內主管部門,規格相當高。」原金沙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金沙縣商會會長李華恩老人回憶。「這個會陸陸續續召開到1988年,三年時間共計召開了6次。這個會議不管是對三省經濟發展還是赤水河沿岸企業的發展,影響和推動都是無比巨大的。」
「當然,貴州作為知名酒鄉,會議結束後少不了喝酒!」李華恩老人回憶起當中的一個插曲,「在當時能上會議餐桌的貴州醬香酒,就只有茅臺和金沙回沙酒。作為地地道道的金沙人,這一點我與有榮焉。」
三天前,也就是4月8日,當金沙縣接到仁懷縣邀請時,便安排李華恩老人去金沙酒廠捎帶兩箱金沙回沙酒去支持會議。
李華恩老人與當時送去參會的金沙回沙酒
因為李華恩老人是金沙縣沙土人,與金沙酒業老廠長傅德義比較熟,一見面老人便開玩笑說:「這是送去支持開發治理赤水河會議的酒,你可要好好調啊,不僅要好喝,還要香!」
「沒想到我的一句玩笑話,傅德義卻記在了心裡,親手勾調這一批酒!」李華恩老人回憶,「只見他拿出一個大瓷盆,倒了一些酒,再拿幾個小瓷盆,又倒了一些酒,最後拿出漱口缸,邊嘗邊調。」
「因為好奇,我就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後,用時還用手指去沾涑口缸邊上的酒來嘗,誰知剛一入口,我臉就苦了下來,邊吐邊說,好澀,不好吃!」
「不要小看這東西(調味酒),好不好喝就看它了!」傅德義看著我的樣子,得意的說道。
一早上過去了,最終只得到成品金沙回沙酒26瓶,也就是兩箱零兩瓶,三天後就帶去仁懷支持會議了。
4月11日上午,李清會見了到會的全體代表,聽取了開發治理赤水河的專題匯報後發表了講話,對三省十縣政協發起的這項活動表示讚賞,並提請相關的專家、學者結合赤水河流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儘快提出開發治理意見。
會後全體代表去茅臺酒廠共進中餐,品嘗近期獲獎的「飛天茅臺」(當年,茅臺在巴黎榮獲「金桂葉獎」名聲大噪)。
「聽到喝『飛天』茅臺心情很激動,因為當時茅臺名氣很大,喝的機會也十分難得!」李華恩作為當時參會的人員之一,至今仍然懷念當時的場景。
金沙酒業全景
下午,會議討論了李清部長的講話後,在仁懷共進晚餐,當代表們進入餐廳時,一陣陣酒香隨風撲面飄來,與會代表對這縷縷酒香倍加讚譽,甚至有人私語:「上午吃的是老茅酒(指五星茅臺),下午可能才是『飛天』茅臺。」
看到這一情景,茅臺酒廠一位領導和仁懷縣政協主席周夢生「低語」了幾句,周夢生便主持晚宴對大家說:「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今天品嘗的是金沙縣代表為會議提供的『金沙回沙酒』,讓我們共同舉杯,感謝金沙縣政府對這次會議的大力支持!」
「聽到不少嘉賓將金沙回沙酒誤以為是飛天茅臺,我內心是自豪的!」李華恩老人露出得意的神色。
周夢生語音剛落,茅臺酒廠的領導就站了起來,與周夢生並肩說:「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金沙回沙酒和茅臺酒同是一個工藝,一種香型,兩家酒都是出自一個祖師的手藝。」
金沙酒業源村分廠
相傳老酒師有兩個徒弟,祖師走後,師弟離開了茅臺,去了金沙的源村(師弟也就是金沙酒業祖師劉開庭),師兄則留在茅臺,一代代將茅酒工藝傳承下來(師兄是劉開庭的哥哥劉開運,華茅的大掌柜),今天餐桌上的回沙酒和茅臺酒一樣,色、香、味俱全,回沙本來是一種工藝,誤傳為師兄回金沙去煮的酒,稱金沙回沙酒。
茅臺酒廠的領導說:「不管怎樣,金沙回沙酒的質量也是上乘的。但遺憾的是,現在金沙回沙酒的年產量很低,如果能達到規模生產,又保持今天這個質量,我們茅臺酒以國酒的聲譽力薦他為醬香型白酒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