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歲的李永國曾是廣西百色的一名竹筍種植戶。2008年,他帶著家鄉的竹筍來到柳州市做起酸筍生意。十幾年醃製酸筍的經驗,讓李永國練就了「金鼻子」,聞一下就能判斷出酸筍發酵前、中、後期味道的不同,快速區分酸筍的品質。 隨著廣西柳州螺螄粉逐漸熱銷,李永國憑藉「聞味識酸筍」的能力被柳州一家螺螄粉工廠聘用,每天的工作就是對廠裡60缸酸筍的色澤、成熟度進行鑑別和記錄。 曾因為酸筍味道特殊差點改行的李永國如今變得自信起來。別人再問他的職業,他會自豪地回答:「我是做酸筍的,做螺螄粉的。」
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成品車間檢查酸筍預包裝成品。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醃製車間向工友介紹酸筍發酵情況。
↑ 11月18日,李永國(左一)在酸筍醃製車間識別酸筍的發酵情況。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成品車間檢查酸筍預包裝成品。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醃製車間檢查酸筍的發酵情況。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醃製車間用鼻子聞筍,識別酸筍發酵情況。
↑ 11月18日,李永國走出酸筍醃製車間。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醃製車間用鼻子聞筍,識別酸筍發酵情況。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醃製車間檢查酸筍的發酵情況。
↑ 11月18日,李永國在酸筍成品車間檢查酸筍醃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