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下大雪時,人們最容易因誤踏積雪或黑冰而滑倒。
當一個人站立或走路時突然失去平衡往前或往後跌倒時,便會下意識地伸手按住地面(圖1)。
跌倒的力量由於超越前臂骨所能負賀,容易造成前臂近腕骨處骨折。醫學上專稱為橈骨遠端骨折(Colles Fracture)(圖2)。
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在嚴冬時最常見受傷之一。有統計發現被送到醫院急症室接受治療的骨折患者當中,有接近兩成罹患此種骨折,而每名北美洲居民在一生中有一成半機會患上此症。
這種骨折亦會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風險,原因是中老年人較多患有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所以意外跌倒時較容易骨折。
由於骨密度較低,女性患者普偏地多於男性患者。筆者以前在本欄曾撰寫過前護身倒地法及後護身倒地法,便是針對防範手腕骨折的一種有效方法。
此外,之前亦曾撰寫過有關冬天穿著防滑鞋丶暖帽及保暖手套等亦是針對這種潛在風險。
手腕骨折較輕患者的症狀為前臂近手腕處出現腫痛及瘀傷,較嚴重患者的前臂接近手腕背面則會由於斷骨移位而向外隆起。
急症室醫生會透過X光檢查骨折的嚴重情度,根據Frykman Classification方法分類,並將骨折復位及以石膏固定(圖3)。
如骨折部分嚴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便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骨折。
患者通常於使用石膏及固定器6至8周後,拆除石膏的骨折部分開始穩定癒合時,便接受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醫生的推薦信丶X光報告丶患者身體狀況,以及手腕的活動能力,設計適合患者的療程。
通常療程會隨著患者的症狀改善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期(約1至7周)丶中期(約7至10周)及後期(約10至16周)。
療程主要令受傷手腕回復活動能力及力量丶減低運用手腕時的痛楚丶消腫及增強握力等。物理治療師可透過使用不同類形的治療儀器丶配合手力拉伸等方法(圖4)達到上述療效。
其實大部分手腕骨折患者如有獲得適當治療均能完全康復。患者的手腕及手掌在康復後應能回復原有活動能力丶靈活性及力量。
如未能完全回復者,問題很可能出於患者本身和物理治療師之間未能完全配合治療。所以適時推進療程於手腕骨折患者的康復進程中起了最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