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坦鄉大中村山背塢的山坳裡,有一個佔地面積十幾畝的養雞場,養雞場裡4000多隻土雞正在悠閒覓食,這些土雞天然放養,生長周期長,多以食蟲、草和補充的玉米為主,肉質細嫩、鮮香味美,很受市場歡迎,看著這些即將出欄的土雞,林永豐滿心歡喜。
「像我手上這隻雞,已經養了8、9個月了,你看爪子很有勁,眼神很犀利,毛很光很亮,雞冠通紅說明他很健康。」林永豐說。
今年36歲的林永豐是2014年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治病,家庭經濟陷入困境,他的勞動能力也受到很大影響,生活一下跌到低谷。雖然遭遇了病魔的折磨,但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林永豐振作了起來,他想通過養殖土雞脫貧。
「他們小夫妻雖然說家裡比較貧困,生病花了不少錢,但是他們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他們不想永遠帶著貧困的帽子,他們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穩定脫貧。」大坦鄉大中村扶貧工作隊汪林霞介紹說。
在鎮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林永豐很快便申請到了扶貧小額貸款,建起了雞舍,購買了雞苗,信心滿滿的他剛開始養殖卻遇上了困難。
「剛開始養雞的時候一起抓了200多隻小雞苗,因為當時沒有技術,也不知道怎麼去預防雞的各種疾病,導致最後成活的也就四五十隻,損失了五六千塊錢,當時這筆錢對我是不少損失。」回想起早期養雞的時候,林永豐難過地說。
面對挫折,林永豐沒有氣餒,他認真總結教訓,反思自己技術上的不足,向養殖能手取經學習,扶貧工作隊也積極聯繫農技人員向他傳授疫苗接種、防病治病知識,漸漸地林永豐了解了土雞生活習性,掌握了養雞技術,雞場的運營也步入正軌。幾年來,正是依靠發展土雞養殖,林永豐實現了脫貧目標,他對接下來的生活信心滿滿。
「接下來兩個月打算養殖3000隻雞苗,準備下半年再銷售2000多隻雞,預計今年就可以掙4、5萬塊。」林永豐信心滿滿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