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也被稱為亞微米級顆粒物或超細顆粒物,指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在1微米以下的大氣氣溶膠。研究表明,一般PM2.5質量佔PM10的一半以上,而PM1質量佔了PM2.5的70%以上。
PM1與人體健康風險關係十分密切,已有的研究認為,PM10可以進入鼻腔,PM2.5可進入肺部,而PM1則可深達肺泡並沉積,進而進入血液循環,可能導致與心肺功能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研究結果的局限性,目前國際上尚未制定PM1的健康風險標準,美國、歐盟等的空氣品質標準中未規定PM1的濃度限值。
為更好地指導相關環境監測工作,為國家環境管理與決策提供技術支持,落實李幹傑部長調研總站時關於「儘快開展環境空氣PM1監測研究」的指示精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開展了環境空氣PM1試點監測工作。以期評價不同原理不同廠家PM1的數據可比性、不同地域PM1監測方法的差異性以及自動監測與手工採樣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建立環境空氣PM1自動監測技術標準和規範體系。
PM1試點比對測試是PM1試點監測的第一個階段,時間為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蘭州6個城市各選取1個監測點位同時開展冬、春、夏、秋四個季節(每個季節30天)的PM1自動監測儀器和手工採樣測量的比對測試。
德潤達技術人員參加總站在北京組織召開的環境空氣PM1試點比對監測工作啟動會
德潤達在大氣顆粒物手工監測領域,已完全實現國產化,且以其品質優、服務好、資質全,擁有良好的市場口碑,因此總站在此次試點比對工作中,選用德潤達LVS型小流量顆粒物採樣器作為唯一手工比對設備,承擔了所有手工比對工作,分布於全國六個監測點位。結合安裝在總站稱重中心的德潤達AWS-1恆溫恆溼自動稱重系統,全力保障著試點比對工作的高效開展。德潤達以標準分析方法(手工重量法)為標杆,來評價各類PM1自動監測儀器與其結果的一致性,及不同原理PM1自動監測儀器監測結果之間的差異,更為建立環境空氣 PM1自動監測技術標準和規範體系增添助力。
目前,德潤達的採樣設備均已運達各監測點位,售後工程師也已完成安裝和調試。本周起即可開始冬季的比對工作。此次試點工作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在完成PM1比對監測試點任務的同時,充分利用比對測試的平臺,加強PM1監測的科學性和探索性研究,使我國的PM1監測技術應用和環境管理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六大監測點德潤達設備安裝實景
(北京/廣州/蘭州/上海/武漢/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