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道以南60公裡、太平洋中心地帶,有著一座獨立的珊瑚礁島,這座小島的全長大約6公裡,世界上最小的島國——諾魯就坐落在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這種小島國應該是旅遊的勝地,經濟應該還是相對發達的,不過,實際上諾魯人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一直都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生活方式也非常的原始,在1798年英國的「獵手號」發現它的時候,諾魯人竟然還過著採摘和狩獵的生活。
事情的轉機開始於1888年,那一年,德國人也發現了諾魯,而且並沒有像英國人一般,因為嫌棄諾魯太小,也沒有什麼資源而放棄掉,而是將諾魯作為自己的殖民地,不過德國人也發現諾魯上的確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資源,於是對於諾魯也屬於不管不顧的狀態。
一直到一名地質學家無意中發現了諾魯島上的磷酸鹽,於是,這座小島就立刻成為了「寶藏」,讓這個原本連淡水資源都沒有的小島,成為了很多人眼中的「肥肉」。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好奇,磷酸鹽是如何產生的呢?這是因為諾魯上有很多的海鳥在上面繁殖生活,這些海鳥的鳥糞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磷酸鹽,所以,可以說是「鳥糞」開啟了諾魯人致富之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諾魯再次成為英國人的殖民地,於是,英國人開始在諾魯上開採磷酸鹽,諾魯人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改變。不過好景不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諾魯卻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為了守住這些磷酸鹽,日軍竟然還派了2000人的軍隊。
要知道,整個諾魯的居民數量,也才不足3000人,而有趣的是,日軍還在諾魯上修建了機場。不過最終,日本的這些都白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諾魯在1968年宣布獨立,並且在經過了2年的抗爭之後,從英國人手裡搶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磷酸鹽開採權,於是,一個致富神話便開始在諾魯書寫。
通過售賣磷酸鹽,諾魯的人均GDP竟然很快進入到全球前幾位,同時,人均收入也是全球名列前茅,甚至一度比出產石油的沙特還要富有。諾魯的人口數量也一下子漲到了1萬人,當時的諾魯政府也是為了自己的人民考慮,於是在海外購買了很多的房產。同時,因為諾魯實行的是共產主義,所以,所有的國民也都過著非常富庶的生活。甚至只有20多公裡的國土面積上,還修建著高速公路、高爾夫球場等等。
可惜,在20世紀末,因為島上的磷酸鹽產量瀕臨枯竭,所以,諾魯的經濟水平也大幅度下降,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和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畢竟,鳥糞變成磷酸鹽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才可以,如今想要繼續生產磷酸鹽,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真正的危機是,如今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未來伴隨著海平面上升,諾魯可能也會被大海淹沒,那個時候,諾魯人將無家可歸,而為了生存,此前他們在海外購買的房產,也都賣得差不多了,所以,諾魯人在經過揮金如土的日子後,卻再也沒有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