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農曆大年三十,位於休寧縣西部邊陲,與江西省浮梁縣瑤裡鎮相鄰的鶴城鄉用餘村,羊年最後一場瑞雪依然還未化盡,零零散散、不成規則地鋪散在山坡鄉野裡,但這份寒意猶存並不影響著農家歡喜迎春心情。家家大紅燈籠高高掛,戶戶喜慶春聯貼起來早已把整座村莊溫慰得一片暖洋洋。
山區的村莊夜色相對城市,要黑得早些。這不,臨近傍晚5時許,天空就已逐漸暗下來了。
這天是除夕,用餘村下轄的餘家田自然村各家各戶也按照徽州傳統習俗點亮盞盞燈火開始發燈,將房前屋後照得夜如白晝。
因為要辭舊迎新,許多村民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趕緊搬出採購來的煙花炮竹,走出家門放置農家院外,懷著對猴年新春的祝福,帶著人間美好的祈願,點燃了除夕一朵朵絢麗奪目禮花。
伴隨著第一束禮花「嘭」的一聲,在山村夜空劃破,中低高空煙花迅即於空中飛濺起來,如天女散花,似金龍飛舞,錯落有致,競相綻放,火樹銀花美景頓時把寧靜餘家田山村上空裝扮成五彩繽紛的禮花世界。
用餘村地處流口鶴城的深山區,是一個以林、茶、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行政村。該村下轄三個自然村,九個村民小組,407戶,1475人,這裡地處偏僻,土地貧瘠,過去一直靠吃返銷糧過日子,也算是當時山區貧困村之一。
改革開放後,在黨的富民政策關懷下,各村能工巧匠大顯身手,有的走南闖北經商辦企業,有的則外出務工或回鄉創業。就拿餘家田村來說,餘家田其實是一個自然村名,村內本就沒有多少田地。
即便有那麼一點,也只是散落在山塢旮旯裡且產量不高的旱田,更何況都是靠天吃飯,對沒有科學技術的農戶來說,靠種植零星山塢田來填飽肚子都相當很難。所以,餘家田不得不窮則思變,重新尋找新的發展致富路徑。
據了解,全村現有的勞動力當中,約有90%的青壯勞力常年在江浙滬一帶務工。他們憑藉山裡人具備吃苦耐勞,勤懇韌勁,硬是活生生地闖出一方新天地來。
尤其是這些年來,隨著村集體經濟的進一步壯大,村民生活日益富足,村莊也修築起了環村水泥路面,裝上了「大喇叭」。農村垃圾得到了集中收集處理,一幢幢新式徽派民居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地鑲嵌在這座美麗山村中。
一個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莊整潔乾淨,人居環境優美舒適村莊宛若嵌入畫中。於是,難怪有不少遊客路過餘家田村時說,餘家田,即便沒有田,但這裡卻是遠離城市喧囂,令人嚮往的一處世外桃源。
(責任編輯:吳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