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MA子刊:晚期皮膚癌的免疫治療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Feng Xie博士表示:「這是第一次比較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我們的結果將幫助患者和醫生選擇療法。」近年來,市場上湧現出大量的免疫治療化合物,它們都聲稱能夠明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儘管許多患者受益於這些藥物,但對於另外一些患者,免疫治療的作用很少或沒有。這些個體的遺傳背景可能與治療化合物不相容。
-
Cancer Res:很多癌症靶向治療藥物抑制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
在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非常注重於探究靶向療法對腫瘤細胞的影響,但是卻沒有充分地研究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威斯達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證實幾十種這樣的靶向治療藥物抑制可能事實上協助對抗腫瘤的T細胞的活性。
-
免疫治療:膀胱癌治療的曙光
會上發表的更多證據顯示,程序性細胞死亡抑制劑對膀胱癌有治療效果。 該結論來自2項最新試驗。CheckMate-275研究顯示nivolumab對接受過一線鉑類化療後病情依舊進展的轉移性膀胱癌患者有效;KEYNOTE-052研究顯示pembrolizumab可以作為一線藥物對順鉑無法耐受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進行治療。
-
Mol Cancer:無需活檢,抽血即可檢測,採用免疫治療的胃癌患者的福音!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主要是抗PD-1抗體,已被推薦用於轉移性胃腺癌患者的姑息治療,相關的預後生物指標有微衛星不穩定(MSI)狀態、PD-L1表達的聯合陽性評分(CPS)和EB病毒(EBV)狀態。然而,在臨床上,晚期胃癌患者可能缺乏新鮮的腫瘤組織,只能通過有創性再活檢獲取組織樣本進行預後評估。
-
PNAS:高斌教授團隊發現靶向肝臟乙醛脫氫酶-2可阻止過量而非適度飲酒
長期開展酒精性肝病和肝臟免疫機制的研究。Gastroenterology,Gut,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等多種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聘為編委;中國免疫學會英文會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副主編;《臨床肝膽病雜誌》共同主編。乙醇及其代謝物乙醛主要在肝臟內通過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2 (ALDH2)進行代謝。
-
溶瘤病毒聯手CAR-T開創實體腫瘤免疫治療新紀元!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來自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的一項研究[1],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設計了一種攜帶編碼CD19t基因的溶瘤病毒,這種病毒會迫使腫瘤細胞在表面表達CD19t,以供CD19特異性CAR T(CD19-CAR T)細胞進行靶向。
-
頂級雜誌Nature Medicine:黑色素瘤PD-L1免疫療法的新途徑
,可有效地抑制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這一概念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範圍內的癌症治療,僅在幾年內,抗PD-1或抗PD-L1抗體就被批准用於其他幾種癌症,包括肺癌、腎癌和霍奇金淋巴瘤,目前幾乎所有類型的癌症都在進行評估。儘管取得了這些重大進展,但大多數患者仍存在對免疫治療的原發性或繼發性耐藥,仍然需要可靠和動態的預測生物標誌物。腫瘤PD-L1的表達是一種潛在反應療效的生物標誌物,但其調控的複雜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
上海醫療科研團隊新突破:國際首個CAR-T細胞聯合療法治療實體腫瘤成效明顯
南方健康網訊:2月18日,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英國醫藥雜誌》旗下《癌症免疫治療雜誌》,以《自分泌PD-1抗體的 CAR-T細胞聯合療法治療晚期難治性卵巢癌的臨床數據
-
成人案例5:惡黑不是鬧著玩的!足底惡黑
看到這樣的腳趾(足趾)、腳底(足底),你可能比較容易鑑別,惡黑?! 是的,惡黑(惡性黑色素瘤)作為皮膚腫瘤之惡性程度的老大,親們可以上網搜搜自己複習學習,或者等我們後續的科普。總之因為惡黑經常危及生命,所以,在完善全身檢查確保沒有轉移後,需要擴大切除,比如截趾(保命要緊)。術後還要跟進必要的生物治療等。感謝骨科、腫瘤科、病理科同事的MDT會診。這也不難理解。
-
美國病例分享:T細胞淋巴瘤的一線治療
穿刺活檢:多發小到中非典型淋巴樣細胞,免疫組化:CD3, CD4陽性,CD30: 5%陽性,CD7,CD25陰性,ALK陰性。EBERs: 陰性。診斷: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來自Mayo Clinic的血液腫瘤專家Javier L. Munoz博士分享了該患者的治療。T細胞淋巴瘤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什麼?
-
ASCO丨2017全球腫瘤治療趨勢,一語道破!
治療現狀癌症總體死亡率的下降是一個全球性的事件。僅僅在2011年到2016年期間,全球就有68款抗癌新藥上市,涵蓋22種適應症。這些創新療法極大改變了癌症治療的範式。PD-1/PD-L1抑制劑的上市,也是改變了個別適應症的治療格局,黑色素瘤接受治療患者數量顯著增加,NSCLC患者開始轉向PD-1抑制劑治療
-
2018 諾貝爾獎,癌症免疫治療實至名歸
Allison 和日本科學家 Tasuku Honjo 共同獲得 2018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免疫癌症治療上的傑出貢獻。「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ncer therapy by inhibition of negative immune regulation.」——NobelPrize
-
2018AIDS治療專題:愛滋病治療模式的演變
從1981~1987年,不治階段:此間人們並不了解疾病作用機制和具體藥物靶點的作用,使用單藥治療的方法無法抑制病毒,導致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從 1987~1996年,難治階段:儘管人們在探索病毒的複製周期特點,尋找有效靶點,開始嘗試各種二聯治療的組合希望有效抑制病毒,但是長期穩定的療效和繼發耐藥的問題仍然讓患者病情得不到持久的控制
-
朱軍:B細胞淋巴瘤治療新進展
在我國2016 BOA會議上,有關方介紹的最好的淋巴瘤研究是:①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R)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後利妥昔單抗維持2年 vs 觀察等待:一項前瞻性、隨機多中心 II 期研究(摘要7503);②比較R-CHOP-14方案早期治療DLBCL後用利妥昔單抗強化或觀察等待的III期臨床試驗:一項來自HOVON-Nordic淋巴瘤研究組的研究(摘要7504);③PILLAR-2研究
-
免疫治療:晚期肺癌腫瘤明顯縮小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前沿醫訊 除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擊敗」腫瘤君?通過藥物「喚醒」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陸凱祖說,腫瘤生長的基礎就是免疫功能存在缺陷。腫瘤細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導致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或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低下,從而給了腫瘤細胞越來越大的生存空間。 「免疫治療的原理就是通過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捕捉、識別腫瘤細胞,進而攻擊、殺傷腫瘤細胞。」
-
印度押注用於治療COVID-19感染的新藥組合
不再有抗HIV藥物用於COVID-19治療!印度將使用一套新的藥物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根據新的臨床管理指南,抗HIV藥物利託那韋(Lopinavir)和洛匹那韋(Ritonavir)將不會用於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指南將抗生素阿奇黴素與羥氯喹(HCQ)聯合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該報告說,利託那韋-洛匹那韋的用法已被高危患者廢除。
-
癌友求助:吃靶向藥,生存期可以提高多久?
提問:吃靶向藥,生存期可以提高多久?為什麼現在這麼多患者去選擇靶向治療?因為在傳統我們治療肺癌的時代,大家一想到治療總是眼前會出現一個掉頭髮的一位同志,同時還伴有噁心嘔吐,所給我們帶來一個很大的負面的感覺,然而目前整個腫瘤治療到了今天,我們已經進展到了靶向治療時代。
-
用於治療肝癌的溶瘤免疫藥品 Pexa-Vec 的 3 期臨床試驗即將啟動
經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批准文號:2017L04441),用於治療晚期肝癌的溶瘤免疫藥品
-
精準預測免疫治療效果:TMB徹底火了!
對於難治的小細胞肺癌,腫瘤突變負荷(TMB)可以精準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TMB高的患者生存期22個月,而TMB低的患者只有3.4個月。
-
探索性研究:無標準治療的晚期腫瘤阿帕替尼治療獲益——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艾坦)上市兩周年慶暨2016抗血管生成高峰論壇擷英
史美祺教授報告的回顧性研究中,共納入了71例在阿帕替尼上市後使用阿帕替尼的不同癌種患者,其中數據完整可評價的患者68例,剔除3例。阿帕替尼應用方案為單藥或聯合靶向藥物(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劑量為500 mg或750 mg 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