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預測免疫治療效果:TMB徹底火了!

2021-02-15 咚咚癌友圈

對於難治的小細胞肺癌,腫瘤突變負荷(TMB)可以精準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TMB高的患者生存期22個月,而TMB低的患者只有3.4個月。

毫無疑問,PD-1抗體藥物是這兩年,腫瘤治療領域的最大進展。但是,經過這幾年的探索,針對大部分實體瘤,PD-1抗體的有效率大概只有20%。如何在患者用藥之前就提前判斷PD-1抗體是否有效,是全世界科學家、臨床醫生和患者都在關注的問題。

目前,已經有一些預測PD-1抗體療效的指標,比如PD-L1表達、MSI檢測以及一些基因的檢測,具有有一定的預測效果,詳情參考:

目前,全世界有無數的科學家都在研究PD-1抗體藥物,預測指標也在一直在更新。

腫瘤的基因突變越多,產生的異常蛋白質就可能也越多,因此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激活免疫系統。因此,一直以來,學術界都認為直接測定腫瘤組織中的突變數量,也就是所謂的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是可以預測PD-1抗體等免疫治療的療效的。

近期,一項重要的臨床試驗,CheckMate-032,公布了試驗結果,再次證實了上述觀點。

這是一項計劃納入401名一線治療失敗的晚期小細胞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分成兩組:一組接受PD-1抗體O藥治療,一組接受PD-1抗體O藥和CTLA-4抗體I藥治療(具體方案是:O藥1mg/kg+伊匹木單抗 3mg/kg)。

所有401位患者,平均有效率11%——一個差強人意的成績。

但是,科學家們對其中211位檢測了TMB的患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高潮迭起!

根據TMB的高低,可以分成三類人群。突變個數少於143/Mb的病人,是「低突變負荷的人群」;突變個數在143/Mb-247/Mb之間的病人,是「中等突變負荷的人群「;而突變個數大於247/Mb的病人,是」高突變負荷的人群「——不要問我,這些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當然是嚴謹的統計學家分析計算以及拍腦門決定的。

 
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出,突變負荷中等和突變負荷低的病人,似乎療效比較接近。

但是突變負荷高的一組,療效是明顯的一騎絕塵,尤其在聯合治療組。有效率翻倍還不止,生存率直接是3倍。更誇張的是,中位總生存時間,低、中、高分別是3.4個月,3.6個月,22.0個月,相差6倍多!

說了這麼多,那麼TMB到底怎麼測呢?目前,最好的辦法是拿組織切片,做深度的測序分析。當然,實在沒有組織切片的病友,也可以考慮拿血代替,但是目前血液標本測定TMB的準確度還不完美,可以存在偏差。PS:咚咚已經開通了TMB檢測的服務,使用的是全世界最先進的Foundation One檢測。

至於TMB到底多高才算高?一般而言,對於同一種癌症,突變負荷居同癌種前25%已經就算不錯了。如果不同癌種橫項比較,一般而言,腫瘤組織中突變個數超過100/Mb,或許應該算不錯了,具體的標準目前還處於探索期。

此外,經常有病友問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到底什麼樣的病人容易TMB高,和哪些因素有關。吸菸、日光照射、接觸容易導致基因變異的有毒有害物質/放射性物質等,就容易TMB高。MSI-H的病人TMB高。

此外,近期一項大型基因分析發現,在肺癌中攜帶下述基因變異的病友,更容易TMB高,這些基因分別是:RRM1,TP53,FANCE,NEIL1 ,POLE ,POLG, FANCE, GEN1, RPA1——趕緊回去翻翻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看看有沒有上述幸運基因吧。

參考文獻:
[1]http://www.onclive.com/conference-coverage/wclc-2017/nivolumab-ipilimumab-combo-active-in-sclc-with-high-tumor-burden
[2]2017 WCLC# OA 18.02#

相關焦點

  • 免疫治療:膀胱癌治療的曙光
    會上發表的更多證據顯示,程序性細胞死亡抑制劑對膀胱癌有治療效果。 該結論來自2項最新試驗。CheckMate-275研究顯示nivolumab對接受過一線鉑類化療後病情依舊進展的轉移性膀胱癌患者有效;KEYNOTE-052研究顯示pembrolizumab可以作為一線藥物對順鉑無法耐受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進行治療。
  • 陸凱祖:免疫治療抗PD-1藥物有助晚期肺癌治療
    2015年11月7日, 香港專科醫護基金在廣州進行新聞發布會,香港內科腫瘤科專家陸凱祖醫生介紹免疫治療肺癌醫學突破,抗PD-1藥物成效研究有新進展,有助於晚期肺癌的治療。陸凱祖醫生解釋道,過往接受Taxotere化療的肺癌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僅為5.7個月,副作用較多,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015年4月在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免疫治療抗PD-1藥物(pembrolizumab)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2個月,效果理想。
  • Mol Cancer:無需活檢,抽血即可檢測,採用免疫治療的胃癌患者的福音!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主要是抗PD-1抗體,已被推薦用於轉移性胃腺癌患者的姑息治療,相關的預後生物指標有微衛星不穩定(MSI)狀態、PD-L1表達的聯合陽性評分(CPS)和EB病毒(EBV)狀態。然而,在臨床上,晚期胃癌患者可能缺乏新鮮的腫瘤組織,只能通過有創性再活檢獲取組織樣本進行預後評估。
  • 免疫治療:晚期肺癌腫瘤明顯縮小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前沿醫訊 除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擊敗」腫瘤君?通過藥物「喚醒」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陸凱祖說,腫瘤生長的基礎就是免疫功能存在缺陷。腫瘤細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導致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或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低下,從而給了腫瘤細胞越來越大的生存空間。 「免疫治療的原理就是通過刺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捕捉、識別腫瘤細胞,進而攻擊、殺傷腫瘤細胞。」
  • ESHRE解讀:淋巴細胞免疫治療(LIT)
    8不明原因RPL的診治8.1 淋巴細胞免疫治療(LIT)20世紀80年代,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用配偶的淋巴細胞對RPL女性進行免疫治療的良好效果後,淋巴細胞免疫療法(LIT)越來越多地用於治療RPL。證據針對LIT療效的Cochrane系統評價發現,與安慰劑相比,12項使用父系淋巴細胞治療的隨機試驗中活產的 OR值為1.23(95%可信區間0.89-1.70),3項使用第三方淋巴細胞治療的試驗中活產的OR值為1.39(95%可信區間0.68-2.82)。
  • JAMA子刊:晚期皮膚癌的免疫治療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Feng Xie博士表示:「這是第一次比較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我們的結果將幫助患者和醫生選擇療法。」近年來,市場上湧現出大量的免疫治療化合物,它們都聲稱能夠明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儘管許多患者受益於這些藥物,但對於另外一些患者,免疫治療的作用很少或沒有。這些個體的遺傳背景可能與治療化合物不相容。
  • 2018 諾貝爾獎,癌症免疫治療實至名歸
    Allison 和日本科學家 Tasuku Honjo 共同獲得 2018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免疫癌症治療上的傑出貢獻。「for their discovery of cancer therapy by inhibition of negative immune regulation.」——NobelPrize
  • 臺灣高血壓指南:教你預測降壓效果
    對於糖尿病、冠心病和蛋白尿性慢性腎臟病以及正在接受卒中預防抗凝治療者,推薦目標為<130/80 mmHg;對於≥80歲的老年人,推薦<150/90 mmHg。 10/5原則和推論 以下幾個關於預測血壓下降程度的表述比較有意思。 1、用「10/5 mmHg」預測單藥降壓效果。
  • 探秘:肝癌栓塞介入治療是怎麼做的?——10張動圖讓你徹底明明白白
    什麼是介入治療呢?我們知道,人體的各個器官,都需要血液提供營養,而肝癌也同樣需要血液來提供營養。肝癌介入治療(TACE)的核心原理,就是通過給肝癌提供營養的血管直接注入藥物到癌細胞,然後堵塞營養血管,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讓癌細胞沒有營養。所以,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肝癌的營養血管。
  • 雷公藤,清風痛寧可以用於治療類風溼疾病?效果明顯嗎?
    雷公藤,清風痛寧可以用於治療類風溼疾病?效果明顯嗎? 時間:2021-01-18 16:31:20 貴陽中醫風溼病醫院 類風溼疾症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老年人的身體比年輕人差很多,隨著年紀的增長,免疫系統也在不斷的下降。
  • Cancer Res:添加一味神奇「佐料」 改善T細胞治療黑色素瘤效果
    來自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和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利用N-乙醯半胱氨酸(NAC)培養用於免疫治療用途的T細胞能夠提高
  • 張曉實教授:IMspire150改變惡黑格局,一線迎來免疫+靶向聯合治療高效組合
    張曉實教授:隨著新的BRAF、MEK和KIT抑制劑數據相繼登臺,晚期黑色素瘤中位OS可以提升至18個月,靶向治療正式成為攜帶突變患者的一線選擇。但與白種人群中BRAF V600和KIT基因的高突變率(50%和30%)不同,其在中國患者中僅為20%-25%和10%,而黏膜型患者BRAF突變率更低至12%,這意味著我國大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無法使用靶向治療,需要通過其他治療手段進行治療。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黑色素瘤具有明顯的種族差異。與西方不同,我國多發的黑色素瘤特殊類型惡性程度更高。
  • Nat Commun:免疫檢查點評分系統提高胃癌預後評估準確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腫瘤學研究將重點放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上,其可能成為癌症的免疫治療的一大基本標誌
  • 酵素抗炎消炎:慢方法、好效果,改善體質更徹底!
    而酵素,能夠運送大量的白血球,幫助組織細胞治療傷口、消除炎症。當身體生病發燒時,免疫系統需要大量的酵素來幫助身體排除異物或病菌。酵素具有直接消炎作用,能夠減緩發炎,使人不容易被病菌感染,並提高人體自愈力,去除自由基作用,減輕細胞的毒性作用,是最佳的抗炎聖品。
  • 東奧推遲舉辦 日本漫畫《阿基拉》38年前精準預測
    令人吃驚的是,日本38年前的漫畫《阿基拉》(AKIRA),不僅精準預測到2020年奧運會在東京舉辦,還會由於傳染病蔓延延期。因此,當昨晚東奧延期舉辦的決定發表後,不少日本網友網上驚呼「神預言」。38年前日本漫畫《阿基拉》(AKIRA)不僅預測2020年奧運會在東京舉辦,還提到東京會發生傳染病令奧運停辦。精準預言讓不少日本網友驚呼「神預言」。
  • 【倒計時22天】P4 China 2016(北京)國際精準醫療大會演講嘉賓重磅來襲
    與精準醫療前沿齊頭並進我國精準醫療的發展,主要由分子診斷、基因測序等頂尖技術,免疫治療,藥物開發等前沿探索構成。對現有的診斷、治療模式進行創新改變,這無疑將是醫學發展的一場變革。在此大環境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和上海商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了P4 China 2016(北京)國際精準醫療大會。大會將在12月16日-18日,北京萬豪酒店聚集50多位海內外精英代表,600-800位行業高端參會者共話政策指導、分子診斷、免疫治療、新藥研發等熱點話題。與精準醫療前沿齊頭並進,我們在行動!
  • 精準醫療:腦癌治療的希望與挑戰
    因此,在該領域中也有很多研究機構在不斷進行臨床試驗,以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例如,今年5月,由轉化基因組學研究所(TGen)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領導的關於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方案的綜合遺傳評估報告便發表在了牛津大學出版社的「journal of Neuro-Oncology」(神經腫瘤雜誌)上!
  • PNAS:從糖分子入手,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方法
    導讀: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在PNA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去除乳腺癌細胞周圍的某些糖分子可以啟動固有免疫系統(通常由自然殺傷細胞、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介導)。這種方法大大提升了培養皿中乳腺癌藥物的有效性,為對抗癌症提供了新的途徑。
  • ​免疫球蛋白的保健功效
    免疫球蛋白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直接關係到機體免疫功能和身體健康,含量一旦不穩定,減少或升高,都有可能會造成人體各種疾病的發生。新生嬰兒由於免疫系統各功能發育不完善,免疫球蛋白若缺失,極易受外界病毒、細菌的侵擾,發生感冒、發熱、炎症、皮膚過敏等病症。
  • 精準醫療:概念很美,現實很冷
    近日,中國表示將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030年前將投入600億。在此之前,歐巴馬表示美國將投入2.15億美元在一項精準醫療項目,該項目將收集至少100萬志願者的基因信息,試圖找出基因分析與精準治療、用藥、疾病風險評估、新生兒缺陷評估方面的聯繫。政府支持必將推動一輪新的行業熱點,比如基因測序、大數據分析、個性化用藥、新生兒基因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