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美國應該是全球最懂得維護自身利益的社會。這不僅是因為它有一套成熟的民主制度,更由於它是地球上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
自利是資本主義的基石。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這樣說:
我們的晚飯有著落,不是因為屠夫、釀酒商和麵包師傅大發慈悲,而是因為他們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是故,我們與之談論的從來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他們會得到的好處。果真如此,為何與資本主義如魚得水的美國人會給川普這個騙子騙得這樣徹底?答案也許是正因為美國人流著資本主義的自私自利血液,才不會介意「在道德上令人反胃」(morally repulsive)的川普做他們的領袖。
若單從短期利益的角度考慮,讓川普連任不失為划算的買賣。他在任內以殺雞取卵的方式管理經濟,大幅減稅、減息和派錢。當我們的口袋或銀行戶口多了錢,我們總會留意到。
換言之,為數不少的美國人只懂「自利」(self-interest),卻不知「不自私的自利」(enlightened self-interest)為何物。
行使選舉權不止是為了盡公民責任,更是合乎自身利益的明智之舉。這一點,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二千四百年前已經說得一清二楚。他警告天下的聰明人,若不參與政治,就必會被比自己愚蠢的人管治,這是他們應得的懲罰。
然而如何投出明智的一票是一門學問,涉及如何理解和界定自身的長遠利益。在這個議題上,哲人、智者和政治家給過很多忠告,值得重溫。
議員不是勤奮就可以,還得運用自己的判斷力。若為迎合選民而不擇善固執,就是出賣選民的利益,而不是為他們的利益服務。(Your representative owes you not his industry only, but his judgment, and he betrays, instead of serving you, if he sacrifices it to your opinion.)這話出自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伯克(Edmund Burke),他提醒我們,對那些開口「公投」、閉口「讓人民決定」的政客,要格外小心。
道理其實很簡單,任何讀過公共行政學的人都知道,民意絕非制訂和執行公共政策的唯一和最重要考慮。民眾所想跟民眾所需未必一致;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要「橫眉冷對千夫指」地逆民意而行,說服和動員民眾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必須做的事情,免得他們做出愚蠢或危險的事情傷害自己。
「剛做完手術之後,感覺一定比做手術之前糟糕,但如果你要活下去,就不會拒絕做手術」(After any major operation, you feel worse before you convalesce, but you don't refuse the operation when you know that without it you won't survive)是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名言。領導的本質是「給人民所需而非他們所想」(give people what they need, not what they want)。
民粹參選人的政綱看起來多複雜其實都很簡單,就是選民要什麼就給什麼。問題是有時選民想要的東西,正是他們最要不得的東西。自私自利、不肯承認自己是問題的根源,這是人性。
民粹主義者永遠有號召力,因為他們合理化大眾的無知、恐懼和貪婪。關鍵是你想要一個幫你克服心魔、看清問題所在(英文所謂「save you from yourself」)的議員,還是個只懂得令你「自我感覺良好」的「crowd-pleaser」?
「政治關心的是敵我親疏而非是非曲直。」
——美國作家李察.亞摩(Richard Armour)
港產片《飛砂風中轉》有一句出自主角鄭伊健的對白,頗堪玩味:「我們的社會裡,最大的過錯就是不計後果,只用背後的動機來衡量對與錯。」這句話出自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佛利民,原文是「One of the great mistakes is to judge policies and programs by their intentions rather than thei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