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多家韓國媒體將重要版面給了同一個新聞:易買得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在進入中國第20個年頭,韓國大型零售集團新世界集團旗下的大型折扣超市易買得(E-Mart)計劃全面撤出中國。
5月31日,「新世界集團與合作企業招聘博覽會」在韓國國際會展中心(KINTEX)舉行。新世界集團副會長鄭溶鎮出席並在現場宣布,易買得超市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易買得於1997年進軍中國,雄心勃勃地定下了「在華開1000家超市」的目標,並大舉擴大經營。到2010年,易買得店面數量達到了峰值的26家。但由於連年虧損,易買得於2011年一舉關閉了10家在華門店。今年4月底又關閉了上海老西門店。目前,易買得在華經營的超市僅剩下6家。
韓國《亞洲經濟》稱,僅2011年,易買得超市便虧損1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億元),截至2016年底,儘管易買得通過重組縮小了事業規模,但在華虧損仍高達1500億韓元。易買得計劃在未來幾個月以出租或轉讓的方式處理剩餘門店。
據韓聯社早前報導,有分析認為,沒能把店鋪和品牌本地化是易買得退出中國的主要原因。而韓國部署「薩德」以後,中韓關係受到影響,這使易買得不再指望能經受更多挫折。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6年在華19家外資零售企業單店平均銷售規模為6389萬元,門店數量則同比增長16.1%。相比外資超市,由於本土化經營完善,中資超市的競爭力已經走在了外資前頭。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告訴記者,外資超市在中國的發展受到其全球發展戰略的限制,靠單一大賣場滿足消費者的模式已經與我國區域領先、多業態的模式相悖。
超市最核心的部分是生鮮,中資超市已經從農超對接、生鮮物流配送中心階段,走到了中央廚房化、生鮮食品餐飲化的階段,而外資超市遠遠跟不上步伐。
除易買得外,不少韓企在中國「水土不服」。雖然樂天方面堅稱沒有打算撤出中國市場,但《亞洲經濟》稱,在華樂天瑪特中的90%至今依然處於停業狀態。2008年6月樂天瑪特進軍中國市場以後,在華事業一直呈赤字狀態,去年虧損規模在1240億韓元左右。
現代汽車製造廠也因訂單量減少,一些生產線甚至暫時處於停產狀態。現代汽車3月批發銷售56026輛,同比減少44.3%;而同為「韓系車」的起亞則銷售16006輛,同比下滑68%。曾經佔據中國手機市場最大份額的三星電子,如今很多方面已被華為、OPPO等本土品牌趕超。
【擴散】急!貴州萬噸楊梅遭滯銷,果農心急如焚...
【提醒】網購買到假貨為何難維權?看完央視的調查,全明白了!
來源: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綜合環球時報、環球網、澎湃新聞、金融界
本文編輯:李天路
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