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科學家飛瑞士安樂死:非常遺憾,活到了這個年紀

2021-02-13 噹噹

▲David Goodall過104歲生日。

杯子裡的香檳泛著氣泡、芝士蛋糕上燃燒著蠟燭,四月初,澳大利亞老人David Goodall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迎來了他的104歲生日。但是Goodall並沒有為自己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生日感到高興,反而覺得自己活得太久了,現在已經準備好離開這個世界。

日前,Goodall 已經飛往瑞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對自己無法在澳大利亞國內選擇自願安樂死感到遺憾。

非常遺憾活到了104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David Goodall於1914年出生於倫敦,是一名著名的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他在1948年來到澳大利亞,進入墨爾本大學擔任講師。現在,他被認為是澳大利亞年齡最大的科學家。

Goodall家住珀斯,四月初的生日慶祝會上,當朋友和親人為他唱起生日歌時,他靜靜地聽著。然後許了個願,吸了口氣吹滅了蠟燭。他並沒有由衷地為自己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生日感到高興,反而覺得自己活得太久了,現在已經準備好離開這個世界。


▲104歲的David Goodall。圖據《衛報》

「我非常遺憾活到了現在這個年紀」,他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我更希望自己的生命終結在七八十歲的年紀」。當被媒體問及這個生日是否過得高興時,他說,「不,我不高興,我想結束生命。這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相反,如果一個年邁的人想結束生命卻被阻止了,反而會讓人感到悲哀。」

「我認為,像我這樣的老人應該擁有選擇自願安樂死的權利。」Goodall說。

Goodall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一個人一旦過了中年,他應盡的社會責任就已經完成,這個人就可以自由地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餘生。如果一個人選擇死亡,那也是公平的,其他人不應該幹預。

在大多數國家,自願安樂死和醫生協助自殺都是違法的。但是,目前包括瑞士、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將一部分安樂死的做法合法化。多年以來,澳大利亞一直禁止安樂死。去年11月,該國維多利亞州率先通過了安樂死法案,到2019年夏天,將允許身患絕症的病人通過安樂死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美國,也只有加利福利亞州、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州、俄勒岡州、佛蒙塔州、華盛頓州和華盛頓特區,允許身患絕症的病人進行安樂死,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家人朋友為David Goodall慶祝104歲生日。圖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將於本周飛往瑞士進行安樂死

但Goodall並沒有得絕症。

事實上,就在前幾年,他的健康狀況都還比較好。他喜歡網球運動,並一直打到了90歲;在業餘時間表演舞臺劇,直到視力開始下降才停止;他還一直以名譽研究助理的身份在珀斯的伊迪絲•考恩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工作。

但Goodall承認他的健康狀況在逐漸變差。他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幾個月前他在珀斯的家中摔倒了,在地上躺了整整兩天直到保姆發現他。

「我大聲地喊過,但是沒有人聽到。」他說,相信自己是時候離開這個世界了,但是澳大利亞安樂死立法對他毫無用處,因為那些只針對身患絕症的人。

Goodall認為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為什麼要為死亡感到難過?」Goodall最近告訴新聞媒體他活夠了,打算離開這個世界,「我不認為這是一件殘酷的事情,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這位104歲的老人決定前往瑞士,在那裡自願安樂死是合法的。他將於本周三飛往波爾多最後一次看望自己的家人,然後再前往瑞士巴塞爾。在瑞士巴塞爾,一家生命終結診所已經批准了他的自願安樂死申請。

Goodall說他選擇自願安樂死的做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和家人坦率地討論了這一決定。「我一直在說永別,他們意識到我對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不滿意,幾乎所有方面都令人不滿意,所以越快結束越好。」

在過去的20年裡,Goodall一直是「退出國際」(Exit International)的成員,該組織是一個總部設在澳大利亞的非營利組織,倡導安樂死合法化。

「退出國際」組織的創始人Philip Nitschke在籌款網站GoFundMe上表示,該組織在西澳大利亞的協調員、Goodall的朋友Carol O』Neil將於周三陪同他一起前往位於瑞士西北部靠近法國和德國邊境的巴塞爾。該組織已經籌集了近2萬美元來支付Goodall的旅費。

102歲仍不願離開工作崗位

這不是Goodall第一次引起全球媒體的關注。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2016年,珀斯伊迪絲•考恩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 告訴Goodall,因為他的健康狀況,他不適合繼續在學校工作,因為他的工作涉及到審查學術論文和監督學生,他的健康狀況可能無法再應對這些工作。

但當時102歲的科學家說,他希望繼續自己的研究。這位生態學家職業生涯已經長達70年,在伊迪絲•考恩大學擔任名譽研究助理後,他每周四次往返於位於城市北部的學校,每次單程都需花費90分鐘時間,包括乘坐兩趟公共汽車和一趟火車。學校認為Goodall沒有必要再艱苦跋涉到學校工作。

▲102歲的David Goodall在伊迪絲·考恩大學工作。圖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因為職業生涯發表了超過100篇學術論文並獲得了3個博士學位,Goodall在2016年獲得了著名的澳大利亞勳章。直到2016年他仍然在為不同的生態雜誌評論和編輯論文,直到2014年,他才停止在雜誌上發表自己的研究文章。

Goodall認為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為什麼要為死亡感到難過?」Goodall告訴新聞媒體他活夠了,打算離開這個世界,「我不認為這是一件殘酷的事情,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紅星新聞記者丨蔣伊晉 編譯報導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他送重病不治的妻子去瑞士安樂死,回來之後卻差點被關進監獄…
    在瑞士有一種執行安樂死的服務機構,只要你提供相應的醫學證明,並且本人籤署放棄生命的意願書,就可以享受到安樂死的付費服務。也正因為這樣,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來到瑞士,尋求一死。今天,外媒報導了一對生活在英國的夫妻關於安樂死的新聞...
  • 全民公投,明年這個國家安樂死合法!
    安樂死,雖然醫學界對它沒有統一的定義,不過在操作層面,可以分為:主動安樂死和被動安樂死。前者是在病人的要求下,醫生主動協助病人結束生命。後者是停止療程,使其自然死亡。這是個非常前衛的話題,充滿著對人性與自由的爭議。我們至今不知道它是否正確,但已經有些國家宣布它合法。最近,紐西蘭針對安樂死進行了一場全民公投。
  •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會來瑞士安樂死嗎?
    Vivi是個孝順女兒,這位在瑞士生活了30年的上海女性,從母親查出肝癌晚期直到去世的11個月期間,往返中國16次服侍於病榻之前,親身經歷了母親在醫療極限之外,生命線上的無奈掙扎。母親去世後,Vivi回到瑞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了瑞士安樂死機構「解脫」(Exit)成為會員。
  • 著名主持人赴瑞士安樂死全過程曝光,令人陷入沉思
    早在去年6月份,臺媒跟隨傅達仁去瑞士錄製他告別人世前的畫面。陪同傅達仁到達執行安樂死房間的只有他的家人,兒子一直緊緊摟著老父親。醫生把一杯液體藥物交給傅達仁,問他是否準備好,並囑咐他要快點喝進去,傅達仁反問醫生,要一口吞進去嗎?兩口可以嗎?醫生則說,越快越好,因為這種藥非常苦。
  • 直擊:瑞士安樂死全過程:三十秒沉睡三分鐘死亡,對生命的敬仰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 這個國家也試行安樂死了,您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嗎?
    而民眾對於安樂死的認知十分低下,難免在患者及家人與醫療工作人員之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2009年,韓國正式為一名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患者摘除呼吸機,實施韓國首例「尊嚴死」。在韓國,相對「安樂死」而言,「尊嚴死」一詞使用更為普遍,其含義也略有不同。它僅指放棄給患者治療、任由患者自然死亡的「消極的安樂死」,而不包括注射藥物幫助患者死亡的「積極的安樂死」。
  • 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安樂死這種結束生命的方式都討論的非常多,這其中最大的爭議便是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的問題。
  • 直擊安樂死全過程:絕症女子4分鐘結束生命,看哭無數日本人…
    不過有一種死法很安詳,很體面,沒有痛苦,那就是「安樂死」。目前,世界上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僅有幾個,而允許外籍人士安樂死的國家僅有瑞士。選擇安樂死的人,臨終前究竟是什麼心態?真的沒有痛苦嗎?2018年起,日本電視臺NHK全程記錄了一位日本女性的安樂死過程。
  • 安樂死 ,「安樂」之路如何走?
    昨天,法國議會就《允許臨死病人安樂死提案》進行表決。儘管最終結果還沒出來,但圍繞這個提案,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安樂死,通俗地說,是指那些無法救治的病人難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主動要求無痛苦死亡。是痛苦地活著,還是安樂地死去?這是一個很難給出正確答案的選擇題,而且已經爭論了很多年。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就贊成把自殺作為解除無法治療的痛苦的一種辦法。
  • 【安樂死】90%意見書反對紐西蘭安樂死法案!法制委員會:目前情況下不可行!
    昨日,紐西蘭國會法制委員會公開了對「安樂死法案」的民意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無法就「許多實質性問題」達成一致,該法案「在目前的狀態下不可行」。有超過90%的民眾對目前正在國會進行審議的安樂死法案提出反對意見。
  • 平江人,你支持安樂死嗎?
    安樂死的前世今生荷蘭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但荷蘭對「安樂死」的權利設置了最低年限12歲。同時,12歲以上的未成年重症患兒如需採取「安樂死」措施,必須徵得家長、醫生等多方的同意。日本、瑞士等國和美國的一些州也通過了安樂死法案。1976年日本東京舉行了第一次安樂死國際會議。目前,我國對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度。
  • BBC紀錄片:英國大叔安樂死 超百萬人觀看全程
    片子講述了英國一個叫Simon的57歲老大哥,在得了絕症後決定去瑞士進行安樂死的整個過程。這是BBC第一次這麼深入細緻的把 一個人安樂死的故事記錄下來,片子播出前就已經在英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和討論。12日晚的英國,超過一百萬人觀看了他安樂死的全過程。這是故事的主人公Simon,畢業於劍橋大學,他精通4國語言,擁有自己的療養院事業。
  • BBC紀錄57歲大叔安樂死全過程 引百萬觀眾淚崩
    近日,BBC卻播放了一部關於死亡的紀錄片,講述的是一位身患絕症的大叔如何選擇了安樂死,以及他安樂死的全過程,引發120萬英國觀眾觀看,無數人因為主人公悲傷卻異常勇敢的故事淚崩。這部紀錄片從去年夏天開始拍攝,一直到10月19日西蒙在瑞士一家安樂死診所辭世後舉行葬禮結束,記錄了這位大叔生命中最後幾個月的時光。在紀錄片中,西蒙說,自己並不害怕死亡。
  • 安樂死應該合法化嗎?
    (死亡並不是一種罪行)-- Jack Kevorkian (傑克·凱歐克因,美國推行安樂死合法化第一人)安樂死又稱無痛死亡(Mercy Killing)或醫生協助自殺(Doctor-assisted Suicide),由於涉及人類基本的生存權利,安樂死一直是一個飽含爭議的話題。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從立法層面接受安樂死,但更多國家則選擇了觀望。
  • 臺灣名嘴安樂死畫面公開,兒子邊哭邊說:好,不痛了......
    2月24日,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傅達仁的家人公開了他去年6月份在瑞士執行安樂死的最後服藥畫面,令人心碎。
  • 又有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如果推廣到中國,你會支持嗎?
    這也使得紐西蘭成為第7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其餘6個分別是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瑞士、澳大利亞(僅維多利亞州)和美國(僅加州等6個州)。按照執行的方式,可以將安樂死分為三種:第一,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醫生主動幫助病人結束生命;第二,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停止病人的維生系統(氧氣、進食),或者不再進藥,使其自然死亡;第三,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病人主動提出安樂死的要求,在醫生的協助下結束生命
  • 2年前,傅達仁86歲被安樂死,含淚倒在兒子懷中,家人一片歡樂
    據傳,在一個深夜,趙麗蓉被癌症折磨得死去活來,一度痛苦到想要用安樂死結束自己的生命。家人並未放棄治療,可趙麗蓉還是在無盡的痛苦中離世了。同樣,他也想要選擇安樂死。只不過,他得到的是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這個人就是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
  • 大千世界||我國首例安樂死!臺灣主持人全過程曝光,最終倒在兒子懷中……
    去年6月份,他終於不堪病痛,選擇去瑞士執行安樂死。2月24日,其家人公開了傅達仁服藥安樂死的最後畫面……早在去年6月份,臺媒跟隨傅達仁去瑞士錄製他告別人世前的畫面。對於即將來臨的死亡,傅達仁顯得非常平靜,跟家人開心道別。
  • 主動安樂死:女兒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狗狗零安樂死,他們做到了!
    一、過了12天,無領養就被安樂死以前在中國臺灣,收容所的流浪狗倘若無人認養,12天後就得面臨安樂死。如果十二天過去仍沒有人出面領走狗狗,等待它們的,只有安樂死。臺灣《動保法》第12條修正:今年2月4日後,實行零安樂死!今後只有罹患傳染病,或者重病經獸醫確認無法醫治的犬只,才可以實施安樂死。類似收容所園長難忍動物安樂死自殺身亡的悲劇也不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