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環境的要求:
① 空氣 ② ③ PH
食品按PH分類
① 高酸性 PH<4.0 ②酸性 PH4.0~4.5 ③ 低酸性 PH>4.6
①酸性:在酸性食品中肉毒桿菌不產生毒素。
②低酸性:在低酸性食品中肉毒桿菌產生毒素。
總之:
a.在低酸性食品中(PH>4.6)就有可能使肉毒桿菌芽孢產生。所以要接受殺死肉毒桿菌的熱量100℃以上。
b.在酸性食品中(PH<4.5)它不可能產生肉毒桿菌毒素,所以一般低於100℃以下。
c.酸化食品可按酸性食品接受殺菌。
1.燒瓶法 2.TDT試管法 3.TDT罐法
TDT—指測定熱力致死時間的試管或罐:
在測定細菌耐熱性時,應儘可能避免熱傳導的因素,所以要求瞬時加熱,瞬時冷卻。
在做試驗時,溫度應達4~5個之多,溫差一般為2.5~3.0℃,以不同溫度進行耐熱試驗,其殺菌時間要有一定的間隔。
1.D值:在某一溫度下,減少活菌數90%所需的時間(通常用「分」表示)。
D值相當於細菌致死曲線斜率的負倒數。
D值愈大,表示該菌芽孢耐熱性愈強。
微生物的死亡規律符合於指數規律y=ax。
2.F值和Z值:
①F:在特定溫度下,將一定數量的菌全部殺死所需的時間
或:在121.1℃時,殺死一定量的菌所需的時間,也就是121.1℃的TDT值,與環境、數量菌種、菌類有關。
②Z:每一種D值變化10倍或十分之一時的溫差。
或:熱力致死時間曲線,斜率的倒數。
或:熱力致死時間每變化10倍或十分之一時所供給的溫度差,它與環境數量、菌種、菌類有關。
z值的求法:
①.根據內視性熱致死時間曲線求z
②.根據熱力致死時間曲線,在曲線上找出對應於一個對數循環的值或計算某斜率的倒數。
③.D、F、Z值的大小對殺菌速度的影響
D、F、Z值的增大,說明殺菌速度慢,微生物本身耐熱性強
④.熱力致死時間曲線議程